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难忘莫拉:法国百年书店的天马行空

2021-02-02 08:08  解放日报   - 

  难忘莫拉:法国百年书店的天马行空

  去年底我在承接一次翻译任务时偶遇法国驻上海领事馆的一位工作人员。工作结束后,我们一同出来等车,闲聊时发现,我俩都曾在法国波尔多学习、生活过若干年,于是,我们自然而然地聊起波尔多,这座位于法国西南、大西洋沿岸,以红葡萄酒著称的城市。我们各自回忆,却不曾料想一同提起莫拉(Mollat),波尔多市中心的一家书店。这一刻,站在中国的街头,“莫拉”仿佛一句密语,引得我俩会心一笑。

  法国不缺书店:大型连锁书店、气质独特的独立小书店、专业人士开办的专业书店、如乐园般的儿童书店,更不用说充满人文情怀的莎士比亚书店、塞纳河边的旧书摊……你想要逛什么样的,都能找到。在林林总总的书店中,波尔多的这家莫拉可算是我的心头好。

  1896年,阿尔贝·莫拉(Albert Mollat)先生在法国波尔多创立莫拉书店。历经家族三代人的苦心经营,目前,莫拉书店已成为法国第一大独立书店,在波尔多市中心坐拥2500平方米大小的店铺。书店经营的书门类齐全,书店音乐部更是一大特色,兼卖光盘和黑胶唱片。2001年,莫拉创建了自己的网站(www.mollat.com),实现了书网上查询、订购功能,还启用了脸书账号和YouTube视频账号,向公众展示店内的各类文化活动。

  记得我第一次因朋友邀约,去波尔多观光小住。在市中心游览时,便被莫拉书店蓝色的门面和沿街的一整排大型橱窗吸引。每个橱窗都依据不同主题布置,兼具艺术性和趣味性。当日,我一脚踏进书店,逛起来就忘了时间,离开了也时常心心念念。后来机缘巧合,我到波尔多求学、生活,莫拉书店便成为我在波尔多生活的一部分。

  那时,我几乎每周都要去莫拉书店。有时是去购买“正经书”,更多的时候就只是去逛逛。一开始,我常常迷失在书山书海,寻不得才去求助店员。几次下来,我吃惊于店员的专业——他们个个是行家,不但能迅速找到我要的书,还能跟我聊两句作家逸事。后来,但凡寻书目标明确而时间紧迫,我都会选择“抓”一位店员,直奔主题,不消几分钟便圆满完成任务。求学的岁月里,我时常光顾的是店内的文学、社科部门。工作以后,我为同事带过教材,为学生买过习题,此后还为女儿选过儿童书,可谓“考验”过各个部门的店员。在店里,我时常能看到法国老先生、老太太拿着手写的书单去请店员找书,店员们会耐心地先在系统里查,边查边和顾客聊天。出现不同版本时,还会给出推荐,颇有指点江山的气度,完全没有着急打发客人的样子。

  记得工作后,我借培训之机回过波尔多,又去莫拉选书,逛到童书部,一位店员正在上架一些新书。我过去询问要找的书,她一听便抱着一堆书帮我抽出我正在寻找的那本。递给我时,她还顺道推荐了同一作者的另一本新书,语气里是满满的欣赏:“这本也好看,一定得给我女儿也备一本!”和店员们简单的交流,总能让人在获得足够信息量的同时,深感他们是真正热爱自己职业的人,工作着、快乐着。

  有闲情逸致的时候,似乎更能体会莫拉的好。我清晰地记得最爱的推荐书柜台,总是分门别类、整齐摆放着当季推荐书。每一种书旁边或者第一本样书上,常常错落地立着一些形状各异的小卡片,卡片上是简短几句手写的推荐语,有时还画了小爱心,一看便知出自店员之手。他们在阅读后写下一些体会,个性、中肯、有温度。卖书、买书、读书的人,就这样被推荐语串联了起来,让人感到读书并不是完全孤独的事,交流和分享同样能为阅读添上别样的色彩。

  店员们的倾情推荐一直是莫拉书店的传统,而拓展了网络世界的莫拉如今以全新的方式和渠道发扬着这一传统。莫拉的脸书账号中专门有一个叫作“心动之书”(#coup de coeur#)的标签。没有了卡片的空间限制,网上可以呈现的书推荐语便更加活泼、具体。每条“心动之书”推文最后,还会放上该书的莫拉网店购买链接以及推荐店员与书的创意合影。这个栏目的推送足够频繁,门类也广,从文学作品到惊悚小说,从哲学社科到经管生活,各领域轮番登场,关注账号的读者能在这里获得一手的新鲜书讯。

  回想在波尔多生活的日子里,每天傍晚,从学校回家,下电车途经莫拉的时候,我总能看到店里温暖的灯光,既热闹又安静。顾客们阅读、选书、排队付款,出门时,手里抱着莫拉独特的纸袋——它被设计成盛放食物用的棕色油纸袋,上面印有蓝色的“莫拉书店”字样,多像一包被提回家做晚餐的食材!抱在手里都觉香甜,这可不就是阅读的味道?

  人们抱着自己的精神食粮从莫拉蓝色的门面里走出来,独特的“莫拉蓝”仿佛市内的一道风景、一笔色彩,涂抹出波尔多生活的底色。莫拉书店总是让人安心。即便在深夜打烊时,橱窗里的灯光于我也是暖心的风景。

  莫拉的特别之处,在于既有大型连锁书店的规模和服务,又有小小独立书店的氛围和个性。更重要的是人,那些懂书、爱书的人,那些可爱的人。即使在今天,网购平台挤占着实体书店的市场份额,莫拉书店依旧昂然向前,尝试着以开放的心态和更加现代的方式陪伴它的读者,不断传递爱书、读书、聊书、懂书的理念。这些年,它踩着时代的节奏推出自己的网购平台,并全面出击各大社交平台,把线下的活动与线上的活动有机结合。

  在波尔多上学时,我曾参加过莫拉组织的读者见面会,见面会规模不大,由作者讲解、作品节选朗读、交流、签名合照等环节组成。能与作者当面沟通真是件十分愉快的事。有了网络平台,莫拉就把读者见面会制作成视频放在YouTube上,供感兴趣的读者观看。渐渐地,更多作者访谈类视频出现在这个账号上,地点和形式也渐渐不拘起来。比如,法国前总统弗朗索瓦·密特朗传记的作者,就是在家或办公室这样相对私密的空间里独自对着镜头向读者分享。

  莫拉书店120周年店庆时,店员们还在社交网络账号上发布了一系列与书的“合照”,吸引了数万名粉丝的围观和模仿。有趣的合照让人忍俊不禁。这样淘气、任性,又充满着天马行空想象的书店,哪里去找?

  这些年来,我不止一次听身边的朋友说:“莫拉真是太棒了!”说这话的人有法国人、中国人、叙利亚人、捷克人……我想,他们一定和我一样,把这份美好的记忆带进了未来的生活,带到了世界各地。因为一家书店,一座城市拥有了温暖的人文气质,长长久久地被记得。本国人也好、外国人也罢,因此生发出许多美好的记忆。这才是一张真正拿得出手,并会被别人一路珍藏的城市名片吧?

  (作者史烨婷系浙江大学外国语言文化与国际交流学院法语语言文化研究所高级讲师)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美国东方大学 特面向中国诚邀多位资深传统文化专家加盟
下一篇:广东香山人徐荣村:中国参展世博会第一人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