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德裕见客图》 1948年 张大千
▌周文翰
白居易、李德裕都是爱好园林之人,他们因为家境、财力、政治观点的不同,有了不同的人生道路,也是园林历史上有趣的交汇和分离。他们两人生活在同一时代,820年唐穆宗登基后同朝为官两年,48岁的白居易先后任主客郎中、中书诗人,33岁的李德裕先后任翰林学士、中书舍人,都曾为皇帝撰写诰示,但似乎两人并没有什么交集,显得有点奇怪,或许这是因为出身一般家庭考科举为官的白居易和高门大族出身的李德裕性情并不相投,此后他们隐隐属于不同的政治集团。
白居易(772年-846年)出生在河南新郑的低级官员家庭,家境一般,800年29岁时考中进士为官,官场磨砺多年,到821年欣赏白居易的唐穆宗才把他提拔至五品以上高级官员。这以后白居易才算有了资产,他在长庆四年(824年)买下故去的散骑常侍杨凭在洛阳履道里的宅邸。829年春因病改授与太子宾客分司,是个薪俸丰厚的闲职,他回洛阳履道里闲居,开始过起了“闲适”的晚年生活,并不以政治为业,主要是以诗歌名满天下。
白居易买下的履道里宅邸本就带有竹木池馆,后来他又加以营造修饰,白居易在《池上篇》形容是“十亩之宅,五亩之园,有水一池,有竹千竿。勿谓土狭,勿谓地偏,足以容膝,足以息肩。有堂有亭,有桥有船,有书有酒,有歌有弦”。他还在池中布置了紫菱、白莲,在园中摆设了太湖石等各种赏石,他创作歌咏奇石的诗歌就有十多首。他曾买来石块在履道里的宅邸中为园林造景,还曾把在洞庭湖发现的两块“怪且丑”的石头运到府衙中欣赏,可见当时把赏石和花木、池塘结合布置的园林已经成了时尚。
白居易还喜欢到都城内外的园林中去游赏,出入张仲方的林亭、崔玄亮的依仁亭台、李仍叔的樱桃岛等私宅以及香山寺、圣善寺、天宫寺、长寿寺等寺庙,他也曾经到平泉、金谷这些郊区拜访友人,欣赏山林之美,他数次到在平泉隐居的韦楚的别墅游赏,一度还想买下那里以有白色怪石出名的“雪堆庄”作为别业,可惜仔细思量觉得还是距离城中太远,没有付诸行动。
李德裕(787年-850年)以治国为志,他出生在洛阳的世家大族,以门荫入仕,历任历仕宪宗、穆宗、敬宗、文宗四朝,832年和839年两次短暂执政,两次也因党争倾轧被排挤出京、贬官。他在太和九年(835年)被诬告,贬官为太子宾客分司东都事务,在洛阳闲居一年多。这时候李、白两人都已经名满天下,“王不见王”,前朝宰相和文坛名流各有各的朋友圈和追捧者。
城内由于里坊制限制,园林的景致、规模有限,因此当时的权贵、高官、富豪常在郊区的山林名胜之地修建山庄、别业。李德裕出生在洛阳,也想在这里终老,除了在城中有宅邸外,他在宝历元年(825年)买下洛阳龙门西南的伊川涧谷中乔居士的别业地块(今洛阳伊川县梁村沟附近),着力营造自己的郊区庄园,因为平地上有山泉涌出,所以命名为“平泉山庄”。平泉山庄所在的这个沟谷中还分布着崔群、李绛、令狐楚、韦楚、卢贞等高官、世族的别墅,周围的河流、谷口附近估计还有其他人的一些别墅。
当李德裕置下山庄后,好友、门生、官僚投其所好纷纷赠送园林点缀,“陇右诸侯供语鸟,日南太守送名花”,他尤其喜欢赏石,840年临海太守曾赠送一件赤城石,此外李德裕在诗歌中还提及似鹿石、海上石笋、叠石、泰山石、巫山石、钓石等庄中多件奇石,他以石头的造型及其文化寓意为观赏对象,开后世民间造园赏石的滥觞。
实际上,李德裕大多数时间在各地为官,因此只是偶然路过洛阳时暂居平泉山庄。在836年9月他来到洛阳担任闲官,这才有两个月时间经常住在这里,还曾和刘禹锡等人写诗唱和,当时似乎有隐居的心态,不过到12月他就又被调任浙西观察使,不得不再次离开山庄。此后他一直在诗文中对平泉山庄的那两个多月的生活念念不忘,写了许多回忆其中的树木、赏石的诗文。
李德裕的政敌牛僧孺也是一位著名的赏石爱好者,他和白居易的关系更密切。牛是寒门子弟,考科举成为进士、官员,822年、829年两次担任宰相。832年他知道皇帝对自己不满想要提拔李德裕担任宰相,就主动告退,到扬州担任“淮南节度副大使知节度事”,在这里他收集到许多太湖石,成为了历史上最早的湖石收藏家。837年他又被任命为位于洛阳的“东都留守”这个闲职,他把收藏的石头也带到了洛阳城东归仁里的宅邸,后来还在城南买下一座别墅,布置了一座规模更大的园林,拜访众多来自太湖的奇石。白居易于会昌三年(843年)五月题写了著名的《太湖石记》记述牛众多的太湖石收藏。
唐代洛阳的园林著称天下,贞观、开元之间公卿贵戚在洛阳“开馆列第”的多达千余家,这些人在城中的宅邸大多带或大或小的园林,还有人去郊外营建别墅。到了唐末动荡时期,这些园林大多毁于战火, 只有一些赏石残存下来,继续出现在宋代的园林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