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古文字C位出道!你们是古人的“表情包”吗?

2020-11-06 16:30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客户端北京11月5日电(记者 上官云)最近,#原来古文字也这么可爱#登上热搜,在网友晒出的一系列图片中,那些原本距离现代生活有些遥远的古文字,形似如今的“表情包”,仿佛瞬间变得鲜活起来。

图为市民参观汉字情景艺术展。 周毅 摄
资料图:图为市民参观汉字情景艺术展。 周毅 摄

  表情包里的中国古代文字

  假如一个个陌生的古文字变成了表情包,你会不会觉得很亲切?前不久,有网友晒出了一组古文字“表情包”,很快刷了屏。

  “臭”字像是走路时迈出“六亲不认”的步伐,“走”字被联想成一个小人在跳舞,“异”字像是拍照在比个“耶”,“公”字则像是一个苦笑……

  这些大开脑洞的古文字表情包掀起了一波“晒图潮”,有人说,甲骨文很可爱,造型特别萌;也有人说,搜索“鼎”的古汉字,找出来的文字造型几乎都很像简笔画的猫咪。

  针对热门微博中展示的图片,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研究员蒋玉斌说,其中提到的古汉字,有的是商周时期的甲骨文、金文,还有汉代以后的隶书。

  这些古汉字,为啥这么萌?

  那么,有一个问题来了:为什么有些中国古文字很容易被联想成表情包?

  “这与汉字的特点有关系。字母文字(如英文)多是单向的线性排列,而汉字在二维平面上展开,每个字就像一幅图画,更容易让我们联想到动物、植物、场景等。”蒋玉斌解释。

资料图:武汉一高校教师采用甲骨文教学,图为学生临摹甲骨文的作业。王文 摄
资料图:武汉一高校教师采用甲骨文教学,图为学生临摹甲骨文的作业。王文 摄

  汉字的表意性较强。蒋玉斌说,比如在古文字中,“山”是山的象形,“牛”就用牛头的形象,“从”则是一个人跟随另一个人的情景。

  “如果分析所有的汉字,可以拆解为几百个部件,绝大多数部件本来都是象形字。这也使人们在看到汉字字形时,联想到它可能表示的事物。当然,这些联想有时是符合汉字实际的,有时则仅是戏说罢了。”他说。

  在那些热门的古文字表情包里,确实也有的解释可能不是那么准确。

  吉林大学古籍研究所教授周忠兵举例:有一个标注为“龙”字的怪字,在一些传抄古文字编和清人的印章中就如此释读,其出处为宋代金文著录。

  他说,这些书中著录了两件迟父钟铭文,在记录“宠光”一词时,其中的“宠”字有两种写法,一种是从“龙”省从“兄”,一种就是上面提及的那个怪字。

  周忠兵认为,实际上此怪字与中国古文字中的“龙”写法差异明显,它为人首虫身,可能是某种传说动物的象形,因其读音与龙相近,故在铭文中可用为宠。故而,将此怪字直接认作“龙”,应该说是不准确的。

  汉字的那些小故事

  除了感叹一声古汉字的“萌”,你可能不知道的是,汉字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

  “像古老的甲骨文,单字数在4000个左右,比较丰富。当时的‘字库’里,一个字可以有不同写法(异体),有些存在繁体简体,说明已经过较长的使用时间,比较成熟。”蒋玉斌说。

资料图:10月22日,“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展览通过近190件甲骨、青铜、玉石、书籍实物构成的叙事链条,讲述甲骨发现与发掘的惊世过往,重温甲骨文背后的商周文明,致敬相关学者们的卓越成就。这是国家博物馆第一次举办以甲骨文为内容的文化展,也是国家博物馆馆藏甲骨的第一次大规模展示。图为甲骨碎片放大模型及译文注释吸引观众。<a target='_blank'  data-cke-saved-href='http://www.chinanews.com/' href='http://www.chinanews.com/'>中新社</a>记者 贾天勇 摄
资料图:此前,“证古泽今——甲骨文文化展”在北京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图为甲骨碎片放大模型及译文注释吸引观众。中新社记者 贾天勇 摄

  “甲骨文当然不是被某个人突然发明出来的,在甲骨文之前,文字的演变应该有很长一段时间,如早于甲骨文时代发现的一些刻划,有学者认为可能是文字的早期形态。”周忠兵说。

  甲骨文的表意性很强,象形程度比较高。蒋玉斌提到,同样是人形和击杀兵器“戈”形组合,戈在人侧就表示戍守之“戍”,戈在人颈就表示砍头的“伐”。

  他简单介绍了古代几种文字的类型:商周时代主要是用毛笔书写,书写载体应该是编联竹简或木简而成的简册,以及陶器、玉器等等。甲骨文主要刻写在占卜用的甲骨上,是当时文字在特殊场合下的应用。

  金文主要是商周时期铸或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铸作金文先要用毛笔书写,再用较复杂的程序将笔书铸出来,在较大程度上反映了笔书样貌。

  除此之外,蒋玉斌还提到,“隶书形成于战国晚期,在西汉以后成为汉字的通行字体。成熟的隶书讲究‘蚕头燕尾’等等。”

  在他看来,了解古汉字的知识,在今天仍有意义。它们记录下来的一些有益内容,也能启发今人。(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海外文物珍品首度亮相 进博会或促文物回流
下一篇:印尼高校办中国语言文化节献礼两国建交70年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