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上海市档案馆首次线上公布631件馆藏档案:抗战时期的上海

2020-09-06 10:11  澎湃新闻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上海市档案馆在馆藏抗战时期档案中挑选了部分淞沪抗战照片、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和日伪上海市政府档案,首次在上海市档案馆“数字档案公共查阅平台”(可登录“上海档案信息网”进入该平台)向社会线上全文公布。
 
此次公布的抗战时期档案总计631件。其中包括:淞沪抗战照片72张,档案形成时间为1932年和1937年;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档案62件,档案形成时间为1937年8月至1937年11月;日伪上海市政府档案497件,档案形成时间为1937年12月至1945年。
 
此次线上公布了哪些珍贵档案?
 
据上海市档案馆公布的消息,此次线上公布档案的第一部分为“淞沪抗战照片档案”。1932年1月28日,日本进攻上海中国守军,并对我军阵地及民宅、商店狂轰滥炸,军民奋起抵抗,给日军以迎头痛击,第一次淞沪抗战爆发,同年3月3日停战。1937年8月,日本借口“虹桥机场事件”再次增兵上海,并轰炸了上海及周边地区,第二次淞沪抗战爆发,日军再次对上海进行了狂轰滥炸,同年11月上海沦陷。此次公布的照片主要反映两次淞沪抗战中,日军轰炸上海机场、车站、商店、工厂、学校、电台、寺庙、疗养院、民宅、马路等后,一片残垣断壁的凄惨景象。未毁前的东方图书馆及被毁后的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档案馆藏)本文图片来自来自上海市档案馆

未毁前的东方图书馆及被毁后的商务印书馆(上海市档案馆藏)本文图片来自来自上海市档案馆

被炸毁的虹桥飞机场(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毁的虹桥飞机场(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的北站及其轨道(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的北站及其轨道(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的南站(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的南站(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的南京路上先施公司(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的南京路上先施公司(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纵火焚烧的淞沪路一带(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纵火焚烧的淞沪路一带(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毁的闸北会文路民居(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毁的闸北会文路民居(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毁的虬江路民居(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毁的虬江路民居(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毁的天通庵路(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毁的天通庵路(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毁的吴淞电台(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毁的吴淞电台(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的南京路上永安公司(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的南京路上永安公司(上海市档案馆藏)

北四川路虬江路口焚烧之惨状(上海市档案馆藏)

北四川路虬江路口焚烧之惨状(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毁的真如车站(上海市档案馆藏)

被炸毁的真如车站(上海市档案馆藏)

第二部分为“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档案”。1937年“七七事变”之后,上海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掀起了抗日救亡的热潮,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就是在此基础上成立的一个较有影响的救亡团体。此次公布的档案主要有该会执行、宣传、组织、交通、技术和供应等委员会组织系统表、组织规则、工作计划和报告,及该会筹募、慰劳、供应、防护、救护和后援工作概论等。上海市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工作计划草案(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市抗敌后援会宣传委员会工作计划草案(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编写的《抗敌后援工作概论》编辑大纲(上海市档案馆藏)

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编写的《抗敌后援工作概论》编辑大纲(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7年,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团关于拟先行动支救国捐四十万元给救国捐保管委员会的函稿(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7年,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团关于拟先行动支救国捐四十万元给救国捐保管委员会的函稿(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7年,上海市救国捐筹募委员会关于各界所捐金银物品已经变价移作救国捐并附报告书给市抗敌后援会主席团的函(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7年,上海市救国捐筹募委员会关于各界所捐金银物品已经变价移作救国捐并附报告书给市抗敌后援会主席团的函(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7年,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团拟定的统一救国团体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7年,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主席团拟定的统一救国团体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

第三部分则是“日伪上海市政府档案”。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同年12月5日,日本侵略者扶持汉奸苏锡文成立了伪上海市大道政府。1938年3月28日,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成立,伪上海市大道政府接受其领导,于同年4月28日改组为伪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同年10月16日,伪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又奉伪中华民国维新政府命令改组为伪上海特别市政府。1940年3月30日,汪伪国民政府在南京成立,伪上海特别市政府隶属于它,并于1941年1月1日至5月31日,一度改称伪上海市政府。1945年8月,日本侵略者投降,伪上海市傀儡政权宣告彻底垮台。此次公布的档案主要反映了各个时期日伪上海市政府机构更迭、人事任免、政务管理等方面的情况。1938年,日伪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关于“八一三”戒备的相关文件(上海市档案馆藏)

1938年,日伪督办上海市政公署关于“八一三”戒备的相关文件(上海市档案馆藏)

日伪上海清乡地区户口异动查报暂行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

日伪上海清乡地区户口异动查报暂行办法(上海市档案馆藏)

从1000多张馆藏抗战老照片中精选出72张
 
除了上述线上全文发布的抗战时期档案外,上海市档案馆开放档案中有抗战照片档案、抗敌后援会档案、日伪全宗档案10余万卷。目前抗战时期档案开放目录均可在上海市档案馆“数字档案公共查阅平台”查阅,市民朋友也可到上海市档案馆外滩馆查阅服务中心现场查档。
 
“此次线上公布的档案首先是可供对外开放的。”上海市档案馆整理编目部副主任何品向澎湃新闻记者举例,2015年档案馆以1000多张抗战老照片成功申报了上海市档案文献遗产,这次线上公布的“淞沪抗战照片档案”就是从这1000多张里选出来的,“有些档案因为内容问题、版权问题,或者是来源问题,不一定对外开放,而我们这次公布的档案都是可开放的,内容清楚的,在我们外滩馆的档案查阅利用服务中心也可以查阅得到。”
 
他表示,以前档案馆采取的档案公布方式往往是通过图书、纸媒报道或展览等形式,近些年来尝试探索通过互联网等更快的方式推进档案的公开发布。对于感兴趣的受众来说,通过网络查阅信息更为便捷。
 
“但实际上,我们此次公布的档案只是很小一部分而已,是做过挑选的,不能完全反映事件的全貌。如果真正想去研究或者使用,肯定还要到我们档案馆来进行实地的深度利用和研究。如果有些受众看得不过瘾,也欢迎来我们档案馆查阅。对于历史研究者来说,肯定还要进一步到我们档案馆来进行实地的深度利用和研究。”
 
用现代化手段展示馆藏,档案馆也“亲民”
 
在上海师范大学教授苏智良的印象里,上海市档案馆这么大规模的线上档案全文公布还是第一次。
 
他说:“‘淞沪抗战照片档案’中出现了许多上海的地标建筑、街道马路,今天生活在这附近的市民看到它们,就知道当时日军的无差别轰炸有多残忍。”
 
“而‘上海市各界抗敌后援会’是上海在全面抗战爆发后组织各阶层民众共同参与的组织。有一段往事是日军在山西私放毒气,但当时八路军没有能力佩齐防毒面具,因此八路军办事处主任潘汉年向后援会求助。后援会买了一千具荷兰进口的防毒面具,交给上海八路军办事处,再转给前方的战士。这个事很典型,这个援助不仅来自上海各大组织,还来自上海各界人民。要知道上海的抗日捐款数量很大,占全国的六分之一;还有一部分是‘日伪上海市政府档案’,我认为那些为侵略者做帮凶的人应该被钉在耻辱柱上。在强敌入侵的时候,所有的国民都应该奋起抗争。” 
 
上海大学历史系教授徐有威也向澎湃新闻表示这些档案是很珍贵的资料。作为一名抗战史研究者,有些照片他还没见过,深感震撼,“据我所知此次公开的少量档案过去在部分出版物和展览上使用过,但都是零星的。这是上海市档案馆首次网上公布这么多份档案全文。对读者来说,只要能够上网,在全世界都能看到这些照片。对我们研究者而言,也确实更方便了。”
 
在他看来,线上公布档案这一形式不仅能丰富更多人对抗战的认知,了解,也能吸引更多人关注档案馆。“这样其实改变了老百姓对 ‘神秘的档案馆’的认知。档案馆本身不应该是神秘的,如果公布的抗战照片让亲历者看到也是很震撼的,很有意义的。我小时候听我外婆说先施公司被炸,我们家有个亲戚差点被炸死。我外婆1886年出生的,现在已经去世了。她在世时和我讲了好多遍关于上海那次的轰炸故事。”
 
他相信对档案馆而言,用现代化手段展示馆藏其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说实话这在国外已经非常流行,那么希望我们有了这么一个良好的起步以后,这方面的工作能进一步推广深入。也希望全世界研究抗战史、上海史的学者们,以及普通的市民们,能够通过这种便捷的科学手段来了解抗战史的方方面面。”
 
附:线上查阅指南
 
进入“上海档案信息网”(http://www.archives.sh.cn/),点击左侧“数字档案公共查阅平台”;点击页面顶端右侧的“注册”,输入基本信息;注册成功并登录,可点击“全文查阅”进入“抗战档案”专题,检索或浏览相关内容;点击页面右侧的“全文”,在线浏览档案。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礼仪漫谈之莱索托习俗:喜欢披毯 婚俗很独特
下一篇:人类学家大卫·格雷伯离世,享年59岁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