树木希林曾是日本国宝级演员之一,在其生前的诸多访谈中,或谈人生、家庭,或谈健康、感情,或谈工作、作品,凡世种种,皆有涉及。本书便是树木希林留给我们的人生智慧和精神财富。
树木希林其实是一个极其平凡普通的人。她生于寻常百姓之家,没有显赫的家世,容貌平平,几乎一生都在饰演配角,即使在那些广受褒誉、摘取诸多奖项的作品中,她饰演的也都是极为普通的角色,一如芸芸众生的你我。树木希林并不算太漫长的人生似乎也乏善可陈。自小性格内向,“总是沉默不语”,似乎内心潜藏着一种“对人生的倦怠”,后来“遇人不淑”,遭遇家暴,与丈夫分居长达四十多年后才归于平静。此外,树木希林体弱多病,年老后病魔频频造访,最终她因癌细胞扩散而辞世。
在平凡人生中,树木希林学会了克制、达观与坚守。她告诫我们要克制自己的欲望,不过分奢求,凡事量力而为,适可而止,“人一旦有了欲望和执念,就会成为弱点,容易被人趁虚而入。”她学会了释怀,“人生不如意才是天经地义。我不会感慨人生,也不会不切实际地奢望幸福。”即使是对她那离经叛道的丈夫内田裕也,她也一直没有放弃。她始终认为,丈夫“擅于成就他人”,“和丈夫的相遇,是我人生中非常重要的财富”。她坚信,在婚姻生活中,“只要自己把基础打牢,这个家就不会散”。
尽管生活平淡无趣,甚至有些不堪,但树木希林从未敷衍,绝不妥协。她在与丈夫拉锯战式的相处中也是如此,坚决又有些狡黠。女儿5岁时,丈夫无故提出离婚,树木希林向法院起诉离婚无效并最终胜诉,此后两人长期分居,树木希林独自抚养孩子长大成人。当听说丈夫结交了新的女友后,她没有嫉妒地大喊大叫,而是说:“真的吗?我有点生气,不过太好了。你们打算结婚吗?”如果丈夫说要离婚,她就说“那可不行哦”,而如果丈夫不说要离婚的话,她就会说“需要的话,我们可以离了哦。”
在克制和坚守中,树木希林寻到了自我解脱之道。她说,“我有一个理想,想要在一切结束之前变得美丽,我要把自己的执念全部抛弃,然后轰然倒地,力量尽去。”她努力让自己淡然而生,坦然而死。她认为,每个人迟早都会死,在死之前,不要留下任何遗憾,该见面的要见面,该倾诉的要倾诉。她希望自己得到净化后才落幕,就如同佛经里说的“如薪尽火灭”,最终“妙趣横生,终归哀寂”。克制与坚守,也让树木希林最终获得了解脱。弃她而去的丈夫最终浪子回头,对她说“当年幸好没离婚”。
《小偷家族》中的树木希林
这样一个普普通通的人,其塑造的形象却令人印象深刻,感人至深。不管是《东京塔》《我的母亲手记》《比海更深》《步履不停》中的母亲,还是《小偷家族》中的奶奶,或是《橙沙之味》中的德江女士,她们无一不在平凡中努力生活,善良,坚韧,饱含温情,即使有些唠叨甚至刻薄,也完全不让人觉得讨厌,这不正像是我们自己身边或是记忆中的母亲、奶奶或是外婆吗?而这也正是树木希林本人的真实呈现。尽管树木希林看上去客观冷静得让人有些害怕,但她内心深处却是满怀温情。她认为,“为生活而竭尽全力的人,大多会有精彩的人生”,她想“展现出人类老去,走向破灭的过程”,她想呈现出“淡然流逝时间深处的人类赞歌”,正如她评论是枝裕和时所说的,“在作品中不仅肯定人的有趣之处,也同样肯定他们的失败,这样的作品非常吸引人。失败也值得爱惜”。她的人生也投影到了她的作品中,“我的表演宗旨,就是一切随缘”。这些形象也超越了语言,跨越了国界,打动了无数观众。好的艺术作品和艺术家大抵如此,可以跨越国家与语言,摆脱形式的羁绊,直接扣动读者或是观众的心弦。正如宫崎骏作品中那些普通而又坚毅的孩子,李宗盛歌曲中那些忙忙碌碌的男男女女,我们各自都可以从中寻到也许不为人知的自己。初闻不知曲中意,再闻已是曲中人,人世间的相遇不外乎如此。
树木希林的坚守与温情,不仅体现在其人生与作品中,也积淀在其极具个人风格的语言里。树木希林虽已不在人世,但读起她的文字,仿佛就是听她从时光列车里娓娓道来,时而语重心长,时而诙谐俏皮。在翻译本书时令我触动不已的,是她平淡中流淌的文字,更是她坦然相待的人生顿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