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江门废置小学变身民俗文化馆

2020-07-04 15:48  广州日报   - 

  废置小学变身民俗文化馆

  黄文生

  活化遗产

  打造新名片

  广州日报讯 (全媒体记者黄文生摄影报道)昨日(7月2日),记者来到了位于江门市蓬江区棠下镇三和村的原三和学校,这个废置的学校,已成为江门市蓬江区岭南古民俗文化传承馆,馆内藏有8万件充满岭南风土人情、承载着几百年来岭南人民记忆的老物件。而传承馆馆长雷伟亮更是一位充满传奇式彩的收藏家。

  43年收藏8万多件老物件

  在传承馆的操场上,你可以见到地上散放着各式各样的石制品,有石磨、石锁、石臼;在传承馆的一楼陈列室里,你可以见到雷伟亮收集的各种老物件,有旧式的大床、旧时武馆用的刀枪剑戟、早期的洋枪土炮,以及清代、民国年间的日常生活用品。

  在传承馆二楼陈列室里,有古代的官服、针织刺绣,以及陶瓷玉器、木雕、竹器、铁器、铜器等众多门类的老物件,而在三楼陈列室里,则摆放着3000多件宋代瓷器,其中还有江门地区著名官冲窑址出土的瓷器。

  据雷伟亮介绍,这里有远至唐、宋、明,近到清、民国等时期岭南地区的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各种物品。有反映农耕文化的蓑衣、锄头、水壶;有读书人的文房四宝;也有反映侨乡文化的金山箱、留声机等,总数达8万多件,而这些老物件是其43年的陆续收藏的成果。

  希望传承岭南历史文化

  今年60岁的雷伟亮告诉记者,自己是从16岁开始从民间收集的各种老物件,久而久之,自己对岭南历史文化的了解愈发深入,他也越来越痴迷收藏。然而他发现自己收藏的老物件越来越多,但在民间,这些古物却越来越少了,他意识到,希望能建一个代表岭南文化的传承馆,让后人了解岭南地区的风土人情及旧时风俗文化。

  “在17年前,我就萌生了创建民俗博物馆的想法。”雷伟亮介绍。2016年,雷伟亮利用蓬江区棠下镇三合管理区闲置的小学创办了“岭南古民俗文化传承馆”,馆内的15间房间都放满了记录岭南地区,特别是五邑地区历史文化的文物藏品,其数量之多、种类之丰富让人惊叹。

  闲置小学变民俗博物馆

  “传承馆馆址原为棠下镇三和学校,是一间停办了多年的学校,刚来到这间学校的时候,这里荒废多年,杂草丛生,到处都很破旧!”雷伟亮对记者说。雷伟亮对废置学校进行了修复,秉承修旧如旧的原则重新恢复了学校的面貌。

  建一个传承馆,主要是为了传播岭南文化,让市民和学生认识古人的智慧,记得住乡愁!因此,近几年,他一边继续收藏,一边把收藏来的各类物品,分类进行整理,在每间课室里进行展示,目标是打造出一间岭南特色的古民俗文化传承馆,让更多人能认识、了解、研究和传承中国的岭南历史和文化。

  据了解,传承馆成立以来,不少学校组织学生过来参观。如今,传承馆成立已有4年,已接待超过3万多名市民及学生。雷伟亮既是这家传承馆的馆长,也是唯一的讲解员。“游客仅靠自己参观,很难了解文物背后的价值。”在讲解中,雷伟亮努力挖掘文物背后的故事,贴近生活,都是为了让游客更感兴趣。

  在创立之初,岭南古民俗文化传承馆就定位为免费开放的博物馆,如今,江门市蓬江区岭南古民俗文化传承馆已经加入了“江门五邑联合博物馆”,与江门地区10多家博物馆进行相互交流,共同繁荣江门市文化产业。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华裔青少年云上触摸中华文化:对中国的感情更深了
下一篇:佩内洛普·菲茨杰拉德:让不够早慧的人看到希望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