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李安山:对于非洲的偏见何时休

2020-06-10 06:38  澎湃新闻   - 

可能对于大多数中国人来说,提起非洲,想到的就是广袤的草原,黝黑的皮肤和异域风情。而最近,所有围绕非洲的讨论,绕不开种族歧视的话题。
 
在21世纪讨论某一个大洲,早已无法局限在某片土地上。非盟认为,非洲是由六个部分组成的,除了东西南北中非以外,还包括海外非洲移民。
 
两周前,由于一黑人在白人暴力执法过程中死亡,美国爆发了反对种族歧视的抗议游行。占到美国人口百分之十三的非裔,始终被种族歧视的问题所困扰。
 
毋庸讳言,中国社会和公众层面对非洲的认识也存有不小误解。北京大学非洲研究中心的研究员李安山就认为,在中非关系快速发展的今天,经济交往的频繁与文化理解上的巨大冲突与落差,意味着重建对非洲文明的认知是非常必要的。
6月3日,在华东师范大学历史学系组织的“大夏世界史论坛:非洲史前沿问题系列讲座”上,李安山在线上分享了对如何认识非洲文明,以及非洲文明对世界之贡献的看法,下文的主要观点皆出自李安山在本场讲座中的发言,为方便阅读经过了编辑与删减。
 
首先,作为种族歧视的诱因之一,人们对非洲文化贴上“落后”的标签符合事实吗?
 
李安山分享了一个数据,说明这种标签其实不符合事实。以教育为例,认为非裔在美国是没有受过教育的社会底层,是一种偏见。根据美国统计局的数据,和其他国家的移民相比,非洲移民的受教育程度是最高的。25岁以上的非洲移民中,94.9%受过高中以上的教育,这一比例高于所有其他境外移民群体,也高于美国本地人。
 
而在物质文明方面,非洲有很多令人称叹的古迹。以埃及为例,早期随着奴隶贸易和殖民扩张的兴起,出现了研究埃及文明的埃及学,只不过殖民统治使得埃及文明“脱非入欧”。到了1960年代以后,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学者的努力下,埃及才“回归非洲”。
 
除了埃及文明,非洲大陆的许多地区也曾见证过繁荣。在17世纪,一些非洲国家就有完善的法律和警察制度。比如在17世纪,荷兰代表团访问刚果王国时,全体成员匍匐在地来表示尊敬。1895-1896年,在尼日尔河流域考察的法国殖民考察队长,在参观桑海帝国首府的遗址时表示,“在当时,桑海帝国不仅是非洲最强大的国家,而且是全世界最强大的国家”。
南非的大津巴布韦遗址。人民视觉 图
 
又如南非的大津巴布韦遗址,总面积达720公顷。中国古代修建长城时,为了加固,会用糯米浆或者鸡蛋清裹上泥土。但在大津巴布韦,90多万块花岗石堆积在一起,没有凝固剂,屹立了1000多年,直到今天。
 
但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白人不认为黑人是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因为他们觉得黑人不可能创造出这样先进的文明。
 
非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班图(Ubuntu),是非洲一种传统的价值观。字面上是仁信的意思,内涵是没有人是孤立存在的,每个人都包孕于人类,因他人而存在,因他人幸福而幸福。
 
“这和中国的集体主义有相似之处。在非洲附近的发展中,非盟肯定并践行了这种精神。比如,南非团结政府成立后,建立起一些种族和解委员会的建立,呼吁和谐共处,反对颠覆和破坏。”李安山说。
 
曾有学者认为,非洲人的基督教化,就等于非洲人文明化。但李安山表示,在非洲人成为基督徒后,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生存状况并没有较大的改变。
 
2007年,萨科齐访问非洲时,他承认殖民化是巨大错误,但是又认为目前非洲存在的问题不能全部归咎于殖民化。萨科齐说非洲的悲剧,是因为非洲人没有完全进入历史。
 
这个观点立即遭到不少学者的反驳。人类起源于非洲的观点,有力地证明了非洲的历史悠久。尽管学界依旧存在不同意见,但无论是非洲发现的人类头盖骨,20多年以来的分子遗传基因研究,正在破译的非洲古文,还是在分布在非洲各地记录人类想象力的古代岩石……目前学界主流观点,还是认为人类起源于非洲。
2014年5月7日,南非妇女参加总统选举投票。
 
而在非洲一直被西方社会所诟病的女权问题上,李安山也提出了不同看法,在西方社会,到了1950年,才普遍实行男女平等的普选权。美国妇女在美国独立的一个多世纪以后,才拥有普选权。
 
也就是说,将非洲女权的发展放到全世界女权发展的进程中看,非洲妇女在独立后所享有的权利远超欧美,而非洲十余个国家的妇女权益在某些方面也优于中国。
 
李安山说,目前中国社会对于非洲的偏见还是因为交往少,而随着交往的频繁和深入,很多误解慢慢就会改变。这和政府的引导也有一定的关系,中国社会未来需要重新认识和理解非洲。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国图开启非遗讲座月:讲述海昏侯时代饮食及大宋风雅
下一篇:悉尼中国文化中心“云端”展示“秦QIN-兵马俑的前世今生”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