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郭凤怡是谁? 她用最质朴的画窥探最核心的秘密

2020-06-05 13:46  艺术中国   - 

郭凤怡在作品前

 郭凤怡是谁?

听说这个名字曾经引爆了纽约的艺术圈。 

但是,她是谁呢?

笔记本上的画稿

在过了39年的人生后,郭凤怡在1989年5月21日画下了人生中的第一张画。

她的身份也从橡胶厂做化验的女工,变为了艺术家。

她或许从未想过自己能站在世界各地的顶尖画廊或者艺术活动上。

可现实就是充满了戏剧性。

郭凤怡画稿

她不是继承传统美术史的画家,也不是反叛美术史的当代艺术家,更不是继承手工艺的民间艺人。 

因关节炎而不得不退休后,她把大量的时间用练气功来应对病痛。

在大把的空闲时间里,

她说自己在作画前其实不知道要画什么,

起初她只是在笔记本上随手涂抹,

逐渐寻找着属于自己的独特线条,去重复,去确认。

她在手边一切能找到的纸张上画着。

《天与日会圆图 1990年 旧挂历纸、彩墨 金杜艺术中心提供

后来笔记本太小,不够她画了。

她的画布又变成了旧挂历的背面。

她的画通常都是从中间画起,逐渐向外扩张着。

《人体基因》1990年 彩墨、宣纸

她观看身体的内部,观看生命的秘密。

在八十年代末,基因科学开始兴起的时候,

她创作了这件作品,在巨大的圆形周围游离着灵魂。

将数字与基因联系在一起,做着生命的轮回。

《郭凤怡女神》1998年 彩墨、宣纸

 

再后来,她开始意识到,原来自己已经是一个艺术家了。

那些曾经出现在笔记本上简单的形态,

后来发展成了她在宣纸上,立轴上的大画。

《郭凤怡女神》,代表着她身为艺术家的自觉。

作品局部

这也是她的自画像。

那也是她自己。

她是自己的神祗

作品局部

彩色的线条描绘出的稚拙原始的画面有些诡秘,

像是古老的升天图,

镌刻在棺木上,

引魂升天。

 《财神》1991年 水墨、宣纸裱布面立轴

生长在古都西安,在有意识或者无意识中,

郭凤怡的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息息相关。

《敦煌飞天》(局部)1994年 彩墨、宣纸

她并不把自己的画限制在画面之中,

对于她来说,画面是不存在界限的。

中国画中忌讳拼接画面,

而她从来随心所欲,

画布不够了就干脆再拼上,只为了能承载出她的画面。

《无题》1989年 彩墨、道林纸

作品上的数字

画布上胶带的痕迹与折痕
折痕和胶带,似乎昭示着这些作品没有被原主人当做稀世的珍宝去好好保存,

或许之是用胶带随意贴在墙上,

陪伴着每一个普通而又不普通的日子。

《绘画十八年》 2007年 彩墨、宣纸 杜金艺术中心提供

在创作绘画的第十八个年头,郭凤怡画下了《绘画十八年》,
两个自我分别向两边拉扯着,

又像是粒子束在向中间碰撞着,

一个是艺术家郭凤怡,一个是自我本身。

作品局部 

她早已形成了自己的语言系统和艺术自觉,
每一次自我的确认,

都提醒着我们艺术对个人的自我认知意味着什么。

《人体神经图解》 1989年 彩墨、晒图纸

《松》1996年 水墨、宣纸

 

她观看身体的内部,观看松树,观看太阳,

也观看宇宙。

她说:“我感觉世界太博大了,绘画应该去描述很多东西,包括宇宙。”

《气功态遥视太阳分解图》1989年 彩墨、道林纸

那么,谁是郭凤怡呢?

是长征计划图像里的她,

是贾勤文字里的她,

是与徐坦对话的她。

她是别人眼中的郭凤怡,

是自己眼中的郭凤怡。

 

《昆仑文化》2007年 彩墨、宣纸

与精英文化里的艺术家背道而驰,

她并没有刻意去反叛传统文化或者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

她是艺术家郭凤怡。

观众欣赏作品

虽然我们尝试了去解读她的图像,

但那些诡秘而令人不安的符号,

大多终究只是我们的猜测,

有些她透露了只言片语,有些她干脆保留,

毕竟,那是独属于她的。

展览现场

她说:“你们懂了以后才画,我是画好了以后才懂。”

这个世界充满了未知,

无关历史无关文化,

绘画,是她了解自己,了解生命,了解世界,了解宇宙万物的方式。

郭凤怡用最质朴的画,展开与世界的联系,窥探最核心的秘密。(图文/孟孟)

观众观看作品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海报

2020年6月3日至8月3日,金杜艺术中心呈现艺术家郭凤怡个展“也是郭凤怡”。展览分为两个部分,主展厅将展出艺术家的14件纸上作品和一组早期绘画及笔记,在报告厅将呈现来自长征计划的关于郭凤怡的档案记录、写作者贾勤的实验文本以及艺术家徐坦在2007年采访郭凤怡的记录。此次展览旨在将郭凤怡的创作实践重新引入到大众的视野,循着她的画笔感知她独特地绘画行为和图像的奥秘。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中国华文教育基金会海外华裔青少年绘画比赛开始评选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