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沿这张文学地图,在上海追寻张爱玲的脚步

2019-07-16 09:48  澎湃新闻  范佳来

      圣玛利亚女校、开纳公寓、爱丁顿公寓、重华公寓、卡尔登公寓……生活在上海的三十余年里,张爱玲的足迹遍布街巷角落,留下无数城市传奇。
 
      在作家淳子眼中,张爱玲与上海,宛如帕慕克和伊斯坦布尔,普鲁斯特和巴黎、乔伊斯和都柏林、狄更斯和伦敦、卡夫卡和布拉格一样,有千丝万缕又密不可分的联系。
 
《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封面。
 
      7月13日,由同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新书分享会在建投书局·上海浦江店举办, 作家淳子与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王桢栋、讲师冯宏、营光学社学生团队以及同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江岱,与读者畅聊如何用城市空间的新视角解读张爱玲与上海。
 
讲座现场,主创团队合影。
 
地图诞生背后的故事
 
      在上海,处处可见张爱玲的足迹。她出生于一幢位于苏州河畔的房子,在圣玛利亚女校度过了六年的中学生活,如今这里是长宁来福士广场;当年读书的大学——圣约翰大学是今天的华东政法大学(长宁校区),校园几乎完整地保留了昔日风貌,树木郁郁葱葱,尽管张爱玲在这里只待了几个月,从这些老建筑中,似乎仍能感受到她曾经的踪迹。
 
张爱玲在圣玛利亚女校求学时旧照。
 
      她曾有过交集的开纳公寓及对面的明月邨,还有常德公寓、美丽园、重华公寓、卡尔登公寓等地,均保留至今。常德公寓亦称爱丁顿公寓,1939年张爱玲随母亲、姑姑搬入这里,1942年从香港返沪后,她又回到这栋楼里住了几年。那几年是上海的乱世,是张爱玲人生最跌宕起伏的时刻,也是她写作的鼎盛时期。在这座楼里,她留下无数传世名作,是最为人熟知的张爱玲故居,也是张迷们的“朝圣之地”。
 
张爱玲曾居住的“常德公寓”。
 
      王桢栋介绍,《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是一次文学和建筑的跨界实验,最初的灵感来源于同济大学的暑期实践。师生们发现,虽然张爱玲已经逝世,但粉丝数量依旧巨大,不断有人在上海追寻她曾经生活过的踪迹。在建筑领域,例如凯德地产将圣玛利亚女校旧址改建开发为长宁来福士商场,许多地产商也敏锐地嗅到了张爱玲的文化和商业价值,对她的故居进行一系列后续保护和开发。
 
      在此期间,淳子出版的《张爱玲城市地图》给予他们启发,他们决心在其已有成果的基础上,从城市空间研究的角度出发,深入挖掘张爱玲与上海的地理关联。
 
      整个调研耗时约两年,师生们利用课余时间走访了所有现可查证的张爱玲故居,在过程中他们发现,张爱玲曾经的生活轨迹主要分布在地铁2号线的5个站点:中山公园、江苏路、静安寺、南京西路、人民广场站,分别对应当年的圣玛利亚女校、开纳公寓、爱丁顿公寓、重华公寓和卡尔顿公寓。
 
      这些旧址和故居周边都分布着许多文化场所,在当时属于城市文化的聚集区,或许就曾给予张爱玲文学创作的养分与灵感,亦或许这些地点也因她的存在而有了更浓厚的文化氛围。
 
      在探访中,他们亦发现不少遗憾:与张爱玲相关的重要历史建筑,并没有得到妥善和系统的保护,大部分不对外开放且年久失修;住所附近的历史文化建筑普遍经营不善,有的已被其他住户占据;部分历史建筑已在城市更新中被拆除,所在地块正进行高密度商业开发。“期待这本书出版后,能唤起更多人的关注,更好地保护和修缮这些珍贵的城市文化遗产。”冯宏表示。
 
都市文学的开创者
 
      谈起张爱玲,讲座现场的淳子双眼闪出光芒:“如果哪一天《色|戒》里描写的城市都消失了,我们依旧可以凭借张爱玲的文字,还原和拼贴出它的原貌。”
 
讲座现场 
 
      她与张爱玲的缘分初始于1985年的复兴公园,虽然时隔三十多年,但当时的一切对于她都宛若昨天。“我记得那时我是偶然向朋友借来的一本安徽文艺出版社出的张爱玲小说,那时候并不知道她的任何背景——甚至不知道她就出生在上海,只觉得她的文字在瞬间击中我的内心,惊为天人,翻开书就停不下来。”因强烈的热爱,经八年探寻,她出版散文体作品《张爱玲地图》,将张爱玲居住过、有所交集的主要建筑娓娓道来。
      
      在她眼中,中国作家更多关注乡土叙事和农耕文明,对城市题材的书写是缺失的,而张爱玲很好地弥补了这一缺憾,成为都市文学题材的开创者。“从王安忆到金宇澄,两位从上海走出并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家,都延续了一条道路,那就是书写城市,书写上海,而这条道路是由张爱玲开创的。”
 
      上海曾一度是文学家的朝圣地,几乎所有有名声的作家都来过上海,坐过上海的电梯,乘过上海的电车,住过上海的亭子间。“当时的上海文化具有宽容和多样性,出版业和媒体业都很发达,一个作家唯有来到这样的城市,才能得到足够的关注。就像海明威和菲茨杰拉德一定要前往巴黎,才能出名,以前的中国作家要获得成功,也必须来上海。”
 
      而在淳子看来,读懂张爱玲,正是读懂上海这座城市的关键。
 
手绘重现张爱玲风采
 
      在书中,不少手绘插画栩栩如生地重现了张爱玲的音容笑貌,插画均由同济大学营光学社的学生亲自绘制。负责创作的刘典傲介绍,在此之前,她查询了张爱玲自己的绘画作品,又参考上个世纪的插画风格。特地留意张爱玲颇具个性的发型和穿着打扮,在模仿的基础上还原细节,重现这位女作家穿旗袍、喝咖啡的风采。
 
营光学社在书中绘制的插图。
 
      在书后地图上,他们根据时间轴,将张爱玲在城市中的踪迹串联成一根完整的脉络,读者跟随这条脉络走访,就仿佛进行了一次追寻张爱玲的旅行。
 
      书中共选取30个有关张爱玲的地点,以张爱玲的文学创作生涯为主线,爱情、父母和家族为三条副线,每个地点都配有张爱玲作品原文节选、建筑基本信息、中英文字叙述和图片,其中图片部分包括历史照片,实景照片,手绘地图、插图和图解(如建筑平面图)等,以空间为线索,将张爱玲与上海的故事交织在一起。
 
营光学社在书中绘制的插图。
 
      “这不仅是一本小小的口袋书,也是一本上海城市空间的生活导览。”冯宏介绍,“读者可以跟随地图的脚步,亲自去走访和体验这些建筑,触摸张爱玲留下的温度。”
 
      同济大学出版社副总编江岱介绍,《上海张爱玲文学地图》是同济大学出版社“城市行走”书系的第13部作品,将城市文化空间的形成置于历史长河中,赋予建筑地标以时间的厚度和人性的温度,使普通读者也能从建筑学视角解读上海。未来,这一书系将不断推出新的主题,用既轻松、又专业的视角,带领读者领略不一样的上海。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中国北镇同砚四驱国际越野车王争霸赛暨旅游文化音乐节
下一篇:插画师河尻圭吾:总觉得自己格格不入,不过也挺好的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