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BBC纪录片《杜甫》导演:不能让疫情和偏见阻断文化交流

2020-05-12 11:01  新华社   - 

英国广播公司(BBC)近期播出单集英文纪录片《杜甫:中国最伟大的诗人》(以下简称《杜甫》),引起广泛关注。该片导演、英国历史学家迈克尔·伍德日前在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这部纪录片让不少英国观众增进了对中国及中国文化的了解,他期待英中两国未来继续加强交流和合作,不要让疫情和偏见切断两国之间的文化连接。
《杜甫》一片时长59分钟,上月初在BBC播出。作为该片制作者和主持人,伍德在片中不仅盛赞杜甫是“中国最伟大的诗人”,还借哈佛大学知名汉学家宇文所安的评价,将杜甫与西方文学巨匠但丁、莎士比亚比肩,同时对中国诗歌和文化的悠久传承给予很高评价。
伍德认为,这部纪录片在英国播出“恰逢其时”,在疫情阴霾下发出微弱光芒,为西方观众提供新的视野,“让他们看到中国,去了解中国人的感受和想法”。
伍德说,纪录片播出后,他收到许多西方观众的积极反馈,“他们告诉我,很高兴能在疫情期间看到一部关于中国文化的纪录片”。还有观众向他打听英国哪里可以网购到英文版的杜甫诗集,想要趁居家隔离期间潜心阅读。
“宅家抗疫的英国人因为这部小小的纪录片而对中国产生兴趣,”伍德说,“纪录片产生了实际影响,为不同文化的人们互相理解提供了帮助,这正是我喜欢制作纪录片的原因。”
伍德曾制作并主持超过120部纪录片,包括《追寻文明的起源》《亚历山大东征传奇》《印度的故事》等。他撰稿并主持的《中华的故事》2016年在BBC等媒体播出,讲述中国从古代到改革开放的历史变迁,深受西方观众欢迎。
他说,正是在拍摄《中华的故事》期间,他意识到杜甫在中国文化史上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这一点在西方鲜有人知,于是他萌生了为杜甫单独制作英文纪录片的想法。
去年秋天,他和拍摄团队从河南巩义出发,沿着杜甫生前足迹重走西安、成都、重庆、长沙等地,跨越半个中国,以西方人的视角和叙事方式,追述中国“诗圣”漂泊动荡、忧国忧民的一生。
伍德说,在采访拍摄中,他深刻感受到中国古老的诗歌传统仍在继续传承。“我和许多中国老百姓交谈,每个人都能和我聊杜甫。在成都杜甫草堂门前读《春夜喜雨》的小女孩,每个月都要去一次杜甫草堂的成都老人,湖南读诗会的成员,给杜甫诗作谱曲演唱的大学生们……从他们身上,我清楚看到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一直在延续。”
在伍德看来,杜甫的诗句千古流传,是因为诗中所表达的人性最闪光的部分,比如忠诚、友谊、博爱、坚韧、良知,能够跨越语言、种族和时间。他相信,即便诗句从中文翻译到英文会损失部分意境,也不会影响西方观众的理解。
“身为纪录片导演,我深知没有哪部纪录片是完美的,唐诗的复杂性让这部纪录片更是如此。但我愿意尽力而为,向西方观众展示一些可能引起他们兴趣的内容。”他说。
除了纪录片导演,伍德还是曼彻斯特大学公共历史学教授,以及英中了解协会主席。伍德说,他在不断探寻中国文化的魅力。“我坚信文化交流能消除偏见,促进不同民族互相理解”。
谈到眼下的新冠疫情,他提到,英中之间的许多正常交流不可避免地因此中断,他非常不希望看到中西文化连接因疫情和偏见而中断。“我期待疫情尽快过去,”伍德说,“更期待我们能一起努力,搭建更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文化桥梁,共同消除偏见。”
(原题为:《专访:不能让疫情和偏见阻断文化交流——访《杜甫》纪录片导演迈克尔·伍德》)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湖南长沙基层社区“侨胞之家”开展廉政文化建设活动
下一篇:疫期笔记 | 大卫·克兰迪:疫情需要我们更好地照顾彼此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