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粤韵悠扬绕羊城(解码·赓续文脉)

2019-07-12 16:08  人民网-人民日报  罗艾桦

  广州粤剧艺术博物馆。
  陈小铁摄(影像中国)

  粤剧艺术博物馆广福戏台前,市民在观看粤剧表演。
  谭庆驹摄(影像中国)

  准备上场表演的小朋友。
  蔡敏婕摄(影像中国)

  核心阅读

  一方水土一方艺。被誉为“南国红豆”的粤剧,是广州人萦绕耳畔的乡音,也是广东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羊城,粤剧始终生长在城市的肌理中,传唱在民间团体和邻里街坊间,成为一曲鲜活的文化之音。

  为了留住这份独特的文化根脉,广州致力于对粤剧艺术的保护、传承和推广,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如今,粤剧发展环境得到了显著改善,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

  

  “一湾溪水绿,两岸荔枝红”。蝉鸣荔熟时节,广州西关城市新地标荔枝湾和永庆坊一带,老字号多、美食味浓、游览者众、粤韵悠扬。这里曾是粤剧名家的重要聚集地,为保护和传承广东省唯一的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粤剧,也为了让城市留下记忆,让人们记住乡愁,广州市政府于此建起粤剧艺术博物馆,并于2016年6月9日对公众开放。

  老戏迷,唱戏有舞台

  追寻着高亢清丽的曲乐,自粤剧艺术博物馆溯河而上,便是荔湾湖。岛渚中央的荔枝湾大戏台两边挂着一副楹联:“数丈梨园逡八表,一声鼓乐越千年”,道尽粤剧的沧桑和魅力。

  大戏台原是荔湾湖公园的一处检票口,荔湾涌揭盖复涌后,这处园门遂改造为大戏台,一面朝着南边的西关大屋文化休闲区,一面朝向公园内大榕树下的小广场,两面都可以演出。大约10年前,荔枝湾艺术团从全市1300余家粤剧私伙局(社团)里脱颖而出,赢得了戏台的使用权。每天下午2点至5点,大戏台都会准时上演粤剧粤曲名段。台下面,数十位戏迷听得津津有味,不时有三三两两的游客加入。听到兴致处,有人会击节伴奏,轻轻哼唱。

  时针指向下午2点,演出准时开场。率先出场的是50多岁的伍美蓉,她演的是粤剧宗师红线女的名曲《昭君出塞》。接下来是郭君祥、徐蕙演的折子戏《狄青闯三关》,唱念做打都有板有眼、荡气回肠。

  近年来,在老团长杜名杨的带领下,荔枝湾艺术团一天天壮大,注册人数已达105人。“大戏台相当于老百姓的舞台,看演出免费。”杜名杨一边跟场上的街坊打招呼,一边介绍艺术团的运作,“团员要交会费,每人每年200元,主要用来买设备、添服装、请乐队。”

  “大伙儿都是老来乐,能为喜欢听粤剧的街坊服务,能为粤剧的传承和发展做些事,辛苦也值得。”杜团长咧着嘴笑道。

  粤剧艺术博物馆馆长马楠介绍,每逢周三、周六上午,都会有民间的优秀粤剧私伙局前来广福戏台登台展演,演出队伍亦从广州本地扩展到珠三角、港澳地区。3月7日,广福戏台迎来了2019年粤唱粤红私伙局粤剧粤曲交流汇演。荔湾区金海棠粤剧团的《穆桂英挂帅》、番禺和鸣乐社的《貂蝉与吕布之小宴》……111支队伍、1000多个节目汇聚一堂。“保护和传承粤剧文化是博物馆的使命,我们要把广福戏台打造成民间私伙局团队交流展示和提升学习的平台。”马楠说。

  放眼羊城,新生代私伙局不断发展壮大,成员以90后为主的番禺“青萝乐坊”、星海音乐学院“粤曲研习社”最为活跃。新老戏迷还结合珠江夜游,在仿古游船上打造了一个专演粤剧的流动旅游剧场,节目《船说》目前已演出近千场,服务中外游客近20万人次。

  新粉丝,学戏有老师

  6月15日,粤剧艺术博物馆迎来了第二届广佛校园戏剧节暨《岭南英才出少年》粤剧汇演专场。《剑舞》阳光俏皮,《武松大闹狮子楼》动感十足……粤剧经过孩子们活泼可爱的演绎,获得了鲜活的生命质感。

  活动总策划是广州粤剧院青年花旦、中国戏剧梅花奖得主吴非凡。华师附中、黄埔凤凰湖小学、南海里水中学、加拿大国际学校……舞台上参演的近10所学校几百个孩子,吴非凡都亲力亲为教学授课。她介绍,孩子不少来自外地,语言是最大的障碍,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愿意付出努力的孩子都有亮眼的表现。比如饰演《盗草》主角的女孩来自湖南,此前没有说过粤语,仅半年时间,就能在舞台上从容自如地表演。

  广东省文联主席许钦松看了演出后感慨:“戏剧节充分调动了政府、学校、社会与粤剧爱好者各方面的热情,让粤剧在孩子们中间薪火相传,为粤剧文化的传承发展注入了源头活水。”

  在广州,粤剧与学生的互动由来已久。广州粤剧院董事长余勇介绍,“高雅艺术进校园——学生进剧场”双向品牌活动已连续举办了18年。2018年,仅由广州粤剧院举办的送戏进校园活动就多达50多场,不断掀起粤剧艺术的校园浪潮。

  荔湾区青少年宫亦依托地域资源优势,自1996年起面向全区中小学和幼儿园招收少儿粤剧班,学员年龄从5岁到16岁,至今在“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荟萃”活动中已取得27个“金花奖”,剧目《八仙过海》成功申报2019年国家艺术基金舞台艺术创作资助。

  弘扬,在传承中发展

  好的艺术需要好的接班人。为了让粤剧艺术后继有人,广州一直在想点子。6月14日,作为广州市在未来3年振兴粤剧事业的一项重要举措,戏曲音乐剧创作基地暨春梅工作室授牌仪式在粤剧艺术博物馆举行,这是广州市粤剧界首个以粤剧名家苏春梅命名的工作室。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创会会长黎子流当场提出,工作室要坚持本来,吸纳外来,发展未来。

  据介绍,基地和工作室将采取政府扶持和企业化运营的模式,坚持继承传统与探索新路并进,采取名师带徒授艺、开展驻场演出、举办专题讲座等方式,培养粤剧专业人才,推动粤剧“人脉”薪火相承;以大湾区建设为依托,吸引志同道合者,创作既继承艺术精髓,又体现时代风貌,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

  “粤剧需要传承,更需要发展。传承是将老袓宗留存下来的传统艺术原汁原味继承保存下去,大家都在做。”谈到粤剧的现状,苏春梅有些激动,“但弘扬就不一样了,我们需要思考如何让传统艺术焕发出新的光彩和活力,具有青春气息和时代精神,能在文化灿烂的时代拥有与其他艺术抗衡并胜出的能力,让更多层面的观众重新关注粤剧,走进剧场。”目前,苏春梅工作室正紧锣密鼓推出戏曲音乐剧《冼夫人》。

  在过往10年里,由于各方合力,粤剧发展环境得到了显著的改善。广东省、广州市分别出台了《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广州市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总体工作方案》。眼下,广州市委宣传部又在着手牵头研制《深化振兴粤剧方案》。

  如今,粤剧界对粤剧的未来,都满怀憧憬和信心。“今年恰逢粤剧申遗成功10周年,相信粤剧的春天已然到来。”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倪惠英说。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百花竞放七十载 培根铸魂谱华章(逐梦70年)
下一篇:中国首次成“世界遗产”第一国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