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芙蓉冠、咬唇妆、叉手礼…唐代流行社交风潮了解下

2019-07-04 11:48  中国新闻网   - 

      女性有多爱美,从妆容就能看出。空气刘海、橘子汽水妆,走在街上,每个迎面走来的女孩都有自己的装扮。其实早在唐代时,涂粉化妆就已成为社会风尚,唐朝女性的眉形、发型、妆容甚至更多样。

  最近,电视剧《长安十二时辰》中的服装、化妆和道具在网上引起热议。芙蓉冠、咬唇妆、高发髻、叉手礼,在历史上,唐代人是这样吗?除了易烊千玺和雷佳音,这部剧还有哪些亮点?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易烊千玺的发簪错了吗?

  在剧中,易烊千玺饰演少年天才李必,原型为唐代的四朝元老李泌,曾官至宰相。他一生崇尚道教,所以在剧中,李必一出场就身穿道服,手拿拂尘,头戴莲冠。其中,莲冠的戴法还引起了争议。

  之前很多古装剧中,主人公的发簪都是横着插在发冠上的,但李必头上的簪子却是纵向的,有人质疑,这是不是插错了。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其实,这种纵向佩戴簪子的方式叫子午簪,正是道教的特色。在唐朝时,道教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服饰制度。修道者的服饰分为七种等级,按照入道年限和学道深浅,每个等级道士的衣服、冠巾和靴履及其所用的颜色、质地等都有不同规格。

  等级越高者,服饰越复杂和华丽,初入道门的人只能戴帽子。剧中,李必戴有两冠,上清芙蓉冠和玉清莲花冠,这是道教中高阶法师才能佩戴的头冠。

  特别的叉手礼

  对于古装剧来说,礼仪非常重要,这也是代入情景的方式之一。大家对跪拜、作揖或拱手礼都很熟悉,但《长安十二时辰》中出现的叉手礼让很多人一头雾水,这是什么操作?

  叉手礼,即“以左手紧把右手拇指,其左手小指则向右手腕,右手四指皆直,以左手大指向上”,是一种表示特别恭敬的礼节。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关于叉手礼,历史上有很多记载,在汉末魏晋多次见于史册。除了文献记载,晚唐的赵逸公墓的壁画中,也发现了叉手礼的记载,而在《韩熙载夜宴图》和《女孝经图》两幅画中也有叉手礼的图形描述。

  有学者认为,在唐代时,叉手礼已经非常普及,妇孺皆知。而叉手礼广泛流行,大概在宋元时期,也是人们生活中最基本的礼节方式。在电视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也多次出现了叉手礼。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唐朝女子妆容多

  《长安十二时辰》播出后,唐代女子的咬唇妆登上了热搜。实际上,不止唇妆,唐代女子对面妆、眉形、发髻也很讲究。

  早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女性就开始扑粉了,原料有米粉、铅粉、珍珠粉、石粉等。唐代国力繁盛,女性妆容也较为多样,如以铅粉为主的白妆、以胭脂为主的红妆,以及桃花妆、飞霞妆、酒晕妆、啼妆、泪妆等。

  古代女子对眉形的修饰也很重视,而画眉的材料则是“石黛”。唐代时,画眉已经形成风尚。唐代时眉毛的样式也很多样,有十多种,如柳叶眉、月眉、阔眉、八字眉等。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长安十二时辰》视频截图

  说起唐代女子,很多人首先就会想到高高的发髻。历史上,唐代女子的发式非常多,光有名字的就有两百多种。梳在头顶的发髻称为高髻,是盛唐时最流行的一种。

  不过,高髻对发量的要求非常高,难道唐代的女性都不脱发吗?其实,唐代女性也有佩戴假发髻的习惯,这种假发髻称为“义髻”。据说,杨贵妃就有戴假发髻的爱好。

  唐朝不流行戴耳环?

  除了妆容发型,女性的饰品也很重要。在《长安十二时辰》中,很多女性服饰都很华丽,但她们都没戴耳环。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这不是剧组的失误,而是来自真实的历史。据《中国历代妇女妆饰》一书,冶金技术产生后,耳环才出现,最初大多由青铜制成。但唐代女子不尚穿耳,也无耳环,虽然在个别唐墓中发现一些耳环,但多为少数民族遗物。

  到了宋代之后,穿耳之风才开始盛行。北方少数民族普遍有带耳环的习惯,连男子也流行穿耳。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
《长安十二时辰》海报。徐璐手执之物为麈尾

  特别的扇子——麈尾

  剧中还出现了一个特别的器物——麈尾,这是一种在扇面周围加装兽毛的扇子。一般认为,麈尾是魏晋时期士人谈玄论道的代表器物,有人认为,其产生年代要早一些。

  麈尾一般用于在清谈中分清主次,也可以祛扫蚊蝇,消暑解热。此外,它还是一种身份的象征,只有身份尊贵之人才能够手执麈尾。

  唐代时,麈尾还在士大夫中流行。剧中,拿着麈尾的就是太真道人严羽幻,原型为杨玉环。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宋代以后,麈尾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而是代之以扇子、拂尘等。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高雅艺术辐射文化温度
下一篇:当非遗遇上电竞——威萌“狮舞东方”领舞南海醒狮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