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的文博圈儿,有一支“博物馆参访团”。参访团的团员们来自各行各业,并没有多么深厚的历史、文物学历背景。他们加入参访团的目的,仅仅凭着兴趣、爱好,或者出于培养子女兴趣、爱好的考虑。而今,很多参访团的团员已经从“白丁”晋级成为“博物达人”。最近,记者走进博物馆参访团,听听他们的故事。
源起
一位博物馆通票发行人
“博物馆参访团”的发展、壮大离不开一个人,他就是北京博物馆通票负责人曹伟。2004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他接手了北京博物馆通票的发行任务。“那时逛博物馆还没有现在这么‘热’,很多博物馆里一天能来两三百人就算多的。”曹伟对记者说。如何通过博物馆通票吸引更多参观者?他决定设计一个口袋书,将各大博物馆最吸引的亮点图文并茂地呈现出来,同时加入地图、交通信息、“打卡要点”等吸引公众的元素。
“让通票成为一个贴心的导览手册,成为每一年的文化年轮。”这是曹伟当时的想法。没想到,他的想法、做法得到了社会的广泛认可,并且围绕着博物馆通票口袋书逐步形成了一支“博物馆参访团”,聚集了上万名博物馆爱好者。
有一对老夫妻是今年春天刚刚进入参访团的。每去一家博物馆,老两口都会收集一个博物馆的小印章:石刻艺术博物馆的印章印出独特的“五塔寺”造型,一只可爱的小熊猫代表国家动物博物馆,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印则是一支毛笔……他们的博物馆通票本上,盖满了各式各样好看的印章。从今年2月份到现在,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老两口已经逛了30余家博物馆,成功从“白丁”进阶成为“博友”。
平日里,参访团中的“博友”大多都是像老两口这样的退休人员或自由职业者。等到了周末,参访团就成了年轻家长和孩子们的天下。“一家三口逛博物馆,逛得更辛苦。”曹伟感慨道。他曾经在中国地质博物馆里见到过这样的情形:一对夫妻带着八九岁的孩子逛矿石馆,爸爸在远处自己看,妈妈每看到一个美丽的矿石晶体,就像拉橡皮筋似的,把孩子叫过来,机械地念一遍展牌,小朋友“给面儿”地听完就跑了,这样来来回回重复了很多次。曹伟说:“博物馆里其实有很多可以激发孩子好奇心的内容,但是缺少专业的指导,就会像这位妈妈一样,有给孩子讲知识点的心,但自己储备的知识不够,只能念展牌上枯燥的文字。”
逛博物馆不是个轻省活儿,有时一个上午走走听听,两三个小时都不停歇。曹伟说,“疯狂走馆”仅仅是走向“博物达人”的第一步。随着参与时间的推移,博友们走的馆越来越多,便会渐入佳境,从最开始的“免费必进”、“盲目打卡”,到渐渐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对要参观的博物馆有一定的指向性、选择性。“这时要想引领他们继续往前走,就要有好的讲解员带领大家,让‘走馆’转变成‘看展’,让逛博物馆真正成为一件快乐而有意义的事。”
为此,曹伟开始给参访团物色优秀的讲解员。
组团
两位资深博物馆讲解员
在博友的推荐下,曹伟结识了国家博物馆首批志愿讲解员周娅。当时,他通过博友们推荐讲解员的人选。很多博友都提到,有一个花白头发的老太太,讲解时声情并茂的样子吸引了好多听众,讲得大家热血沸腾。于是,曹伟打听到,这位老太太名叫周娅,便把她拉入到自己的“博友圈”,博物馆参访团也应运而生。
后来,在周娅的介绍下,曹伟又结识了与周娅同期进入国博的金牌讲解员朱宏。“朱宏老师退休前是化学老师,知识特别渊博,思维缜密,听朱老师讲文物,就像被带入科学的理性殿堂,会有种豁然开朗的感觉。相比较而言,周娅老师则非常感性,善于讲解艺术作品。她的眼光特别独到,阳光动情的讲述常常让‘博友们’激动不已。”曹伟说,这两位挚友,一个讲科学,一个说美育,配合绝佳。
从2012年开始,每个周末,曹伟都会邀请专业的博物馆讲解员、经验丰富的优秀志愿者作为讲解老师,组织大家走进博物馆,到目前已经组织了250多次的活动。上个月,故宫大展频频。朱宏、周娅两位老师分别选择各自所擅长的领域,带领参访团深度探展。
朱宏对良渚可谓是情有独钟,2005年便在国博讲解过有关良渚的展览《文明的曙光》。2007年10月,当宣布发现良渚古城后,他第二年4月便前往考古现场,之后对良渚保持着密切的关注,探索良渚与古代中国的奥秘。在“良渚与古代中国——玉器显示的五千年文明展”即将结束之时,朱宏带领大家走进了故宫。
八十年良渚考古之路,揭示了距今五千多年良渚文明的文化内涵,它的城市、水利、稻作、原始文字和玉礼器系统证实了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于是,朱宏首先从西配殿——良渚的发现历程开始讲起,为大家展示了刚刚宣布发现良渚古城后,自己去考古现场拍摄的照片。“封存已久的照片,在各项考古结果已经公布后,终于可以与大家分享了。如今已经成为世界遗产的良渚古城,当年初出茅庐的样子又是何其珍贵。”参访团的“博友”们再次被朱宏渊博的知识储备所折服。
阳光热情的周娅则为大家导赏如何欣赏龙泉青瓷的美丽。“龙泉青瓷是中国三千年青瓷史后期阶段的代表,是宋、元、明时期连续烧造时间最长的青瓷窑场。作为中国古代输出瓷器最主要的品种之一,在12世纪到15世纪三百年间,从东亚到西亚,再到非洲、欧洲等,无论是宫廷还是民间,都代表着当时世界陶瓷的时尚……丝绸之路上商品流通和人员的流动,各种文化的交流和普及,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共同进步,也丰富美化了古人的生活。龙泉青瓷风靡中国的同时,它那一抹青翠,也如点点繁星照亮了世界各地。”周娅的讲解大到历史文化背景,细至青瓷每一抹釉流动的润泽程度,令人陶醉。
致知
100余场系列博睿讲堂
“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方向后,新的问题又来了——博友们慢慢发现,一种文物门类的体系特别庞大,比如瓷器就分哥窑、汝窑、钧窑等,展览看多了也会‘不消化’,就好像盲人摸象,瓷器整体的发展脉络并不清楚,完全‘陷入’一个个展览之中。”曹伟对记者说。为了满足博友们的求知需求,2013年,他和团队创办了“博睿讲堂”,邀请资深博物馆志愿者讲解员主讲,为大家系统地梳理介绍各博物馆展览的精华,深入浅出地讲解博大精深的中西历史文化,将看展的一个一个片段,梳理形成完整的脉络。如今,“博睿讲堂”已累计举办了128场。
提起北京,几乎每个人都能对宏伟壮观的紫禁城、老北京的胡同和四合院等特色说上一两句,但是真正了解北京文化的人却并不多。作为讲解故宫十年的志愿者,朱宏无数次进出宫门,对故宫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如老朋友一般的亲切和熟悉。于是,朱宏当仁不让地成为故宫讲座的主讲。胡同中的有趣故事,四合院中邻里间的家长里短,土生土长的曹伟则亲自登台讲述亲历的生活与变迁。
中国古代瓷器的自然与和谐、玉器的钟灵毓秀、玻璃器的澄澈清明、金银器的绚丽多彩等,每一个主题都从其起源和发展、制作原料和方式等各个方面加以梳理,配上全国各地博物馆的精美图片,形象生动,有趣有料;古希腊雕像的健美,艺术启蒙时期宫廷生活,威利斯画派、印象派和现代艺术的特征等这些世界上艺术的精华。这些都是周娅讲述的内容。在她热情洋溢的讲解中,中西方文物不再那么深奥,变得平易近人、触动人心。
现在,“博睿讲堂”成为参访团团员们新的聚集地。在100余场活动中,每一场活动预告发布前,都会有数千博友拿着手机紧张守候、准备抢票。最快的一次,110个座位不到3分钟就被抢光。每次活动都有上百人次现场参与,尽管忍受着寒冬时节场馆里的冰冷与盛夏的酷热,博友们依然听得津津有味,乐此不疲。曹伟印象最深的一场讲座,是朱宏老师讲解《中国古代科技之光》。“朱老师从上午10点一直讲到下午1点,为博友们图解中国古代的88项独有的发明,再现辉煌的古代科技。不夸张地说,中间除了有人上厕所,没有一个人提前‘下课’。”曹伟描述道。
链接
小学生博友当上讲解员
在参访团的博物之旅中,几乎每次都能见到一个小姑娘的身影,她便是小叶子。小叶子从4岁就开始跟着母亲参加参访团的活动,现在是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起初,她和父母一起报名博物之旅。这两年,爸爸妈妈干脆把小叶子“寄养”在了参访团。每次参访团组织到各地博物馆“研学”,小叶子一人跟着参访团的叔叔阿姨、哥哥姐姐们踏上了“博物之旅”。
“很多孩子在集体环境或者一个新的公众小群体里面,会表现得手足无措。但是,经历了几年的博物游历,小叶子表现得游刃有余,处理得特别得体。”曹伟说。现在,小叶子成为宋庆龄故居的志愿讲解员,还在社区组织的手工活动中给大家当指导老师。
虽然小叶子个子最矮、年龄最小,但是周围一大堆孩子围在她的身边,由她带动着。“从自己喜欢博物馆,到投入更大精力,成为为更多人服务的志愿者,把自己所学到的知识与更多人分享,成为历史与文化的传承者,享受这其中的乐趣。这便称得上是‘博物达人’了。”曹伟这样评价。
本报记者 李祺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