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合肥10月27日电(高博 张梦怡)在安徽省巢湖市夏阁镇元通村,有一家古老的木榨油坊。这里四季飘香,村里的人都来这里打油吃。渐渐地,古法压榨的油出了名,十里八乡的人都知道了这个老油坊。伴着“咿哎”嘹亮的劳动号子,一天的劳动又开始了。
徐义杰是这座老油坊的主人,今年58岁了。一件麻布汗衫加短裤,俨然一副要干体力活的样子。一旁斑白头发、穿着格子围裙的就是他的老伴李义环,今年54岁。老夫妻俩就是这个油坊的全部员工。
一走进这座老油坊,一股油香味扑面而来。夫妇俩正在准备当天的木榨工序,徐义杰介绍,木榨榨油有十几道工序,通过选料、车籽、炒籽、磨粉、蒸粉、结草、铺粉、圈饼、踩饼、压饼、上榨、插楔、撞榨、接油、沉淀、缸醒,人工操作起来纷繁复杂,需要四五天的时间才能完成。每道工序、每个流程都是现代榨油技术很难替代的。
“我这个木榨有一百多年的历史了!”打着赤膊上阵的徐义杰说起眼前这个“老古董”,一脸自豪。老徐说,这个木榨在旧社会时是地主家里的,后来辗转落到了他们家。手里的那根木榨锤是枣树的树干,也已一百多年。这些机器每年他都要自己翻修一次。
“咿哎!……”一声声嘹亮的劳动号子响起,这是徐义杰榨油时自创的打气号。他打着赤膊上阵,全身没有一块赘肉。“天天打榨,胖不起来。”老徐说。
他抱着一根木榨锤,利用中间的麻绳吊起的杠杆原理,撑起一头,再利用向前的惯性,乘着“咿哎”的号子声,重重地撞击木榨上的楔片。两端金属包裹着的木器撞击的声音,响彻整个油坊,发出阵阵清脆的回响。
大约十几次的撞击后,清香醇厚的菜籽油开始从木榨机里流淌出来,香味扑鼻,和锅蒸时不同,这一次的油榨的香味,有些像厨房里正在炸花生米的味道。
徐义杰的油坊虽然老旧、偏僻,却诠释了那句古语“酒香不怕巷子深”。来这里买油的络绎不绝。“我们人工木榨,一次量很有限。”徐义杰说,“一次用200多斤菜籽只能榨出30多斤菜籽油,麻油多一些,大概100斤。”这些油根本不愁卖,“合肥的、巢湖的人都来买,一个人至少买几十斤。”
“为什么现代人反而更青睐古法榨油呢?”提及这个问题,徐义杰说,古法木榨油能最大程度保留油的原香和营养。“好不好,你只要尝一口就知道了。”老人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