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嗜“钱”如命30余年 浙江七旬老农古钱币里看千秋

2019-10-07 13:03  中国新闻网   - 

嗜“钱”如命30余年浙江七旬老农古钱币里看千秋
    章明夫收藏的古钱币

  五枚古钱币一字排开,均匀附在纸片上,每一枚钱币下方,还仔细标注了文字介绍,名称、年代、重量……一目了然。

  浙江南浔荻港村,73岁的章明夫刚吃完饭,又一头扎进自己的古钱币堆里。“这是三国时期的东吴大钱,这是晋朝吴魁沈充的沈郎五铢,这是……”提起古钱币,这位自称是个“地道的庄稼汉”,还曾当过生产队长的老人,眼里都泛着光。

  通过30余年收集,在章明夫家中,共收藏着2600余枚古钱币,自夏商周秦至元明清,品种齐全。

章明夫在整理古钱币 施紫楠 摄
章明夫在整理古钱币 

  章明夫告诉记者,他和古钱币的“缘分”,还要从上世纪80年代说起。当时,荻港一带农民普遍养殖青鱼,需喂食大量螺蛳。在用机器吸螺蛳的过程中,潜在太湖流域河底多年的古钱币、铜板等纷纷“出世”。

  “有一次我刚好在河边,就看见吸上来一些古钱。当时只是觉得上面的字体和花样很漂亮,就要了几枚过来。”在通过简单研究后,章明夫很快就迷上了这些小铜板,“后来我就特地托人帮忙,从螺蛳堆里把钱挑出来,最多的一次吸上来几十斤,整整一大袋。”

  从湖州到嘉兴,再到江苏、上海,几年时间,章明夫几乎跑遍了太湖流域所有沿河城镇。随着各式各样的古钱币不断出现,章明夫家中的相关资料也越叠越高。看书学习、请教考证,他开始专注于研究每一枚古钱币的铸造朝代和历史背景。

  “透过古钱币,我看到的是中华上下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变迁。”章明夫说,中国是最早铸造和使用钱币的国家之一,这些古钱币经历了几千年变革,也见证了几千年来的风雨变幻,其中所蕴含的文化思想底蕴深不可测。

  渐渐地,章明夫对古钱币的研究越来越痴迷。河里的古钱币越吸越少后,他开始有针对性地往外跑,从各地的古玩市场和收藏家手中收集钱币。陕西、河南、江西、安徽……到处都留下了章明夫淘“钱”的足迹。

  “在收藏家手里淘‘钱’可真是难,最少要耗上十天半个月的时间。”章明夫告诉记者,有一回他为了一枚东周的三孔币,苦苦“熬”了半年时间,最后还是无功而返,“虽然我真的很喜欢,但是也理解收藏人的心情。”

章明夫整理的古钱币展板 施紫楠 摄
章明夫整理的古钱币展板 

  对于章明夫而言,收藏,只是一个初级阶段。在这个过程中,他不仅将各朝的历史“摸”了个透,还发表了《南朝陈氏钱币》《湖州古钱币》等多篇论文,利用自己的考证,推翻了不少古钱币中原先存在的错误观点。

  不仅如此,由于古钱币字体多样,在研究期间,章明夫还对书法产生了浓厚兴趣,通过自学练就了一手好字。

  在章明夫看来,中国书法也是在文化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因此每个朝代有着它独特的书法艺术,“比如北周布泉、五行大布上的是玉箸篆,字形呈长方形,结构左右对称;而宋徽宗的瘦金体,瘦直挺拔,撇如匕首,捺如切刀……”

  章明夫笑称,30余年来,从古钱币开始到中华文化的一系列学习研究,让他这个地道的农民也成了半个专家。

  “但是这还远远不够,越学习越能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章明夫说,希望有一天,中华几千年的优秀文化也能够走出国门,在更大的舞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漫话重阳节:它由古代祭祀“大火”仪式而来?
下一篇:拉茸肖巴家的黑陶传承纪事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