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松江书画文脉,绵延千百年,在中国古代书画史上曾出过众多名家,其中,董其昌无疑是明清以来最受瞩目的一位,作为书画史上极具影响力的大师级人物,其有关“文人画”与“南北宗论”书画观点的提出,直接影响了其后四百多年的中国画。
澎湃新闻获悉,9月15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山水画特展”在上海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正式开展。展览特别展出了上海博物馆馆藏5组董其昌真迹,浓缩了董其昌的艺术成长历程,包括罕见的被确认为其早期作品的《山居图》,及艺术中后期和成熟期的画作。
“其中有一件作品和松江息息相关,那就是《深谷幽独图》,这幅作品是董其昌在松江九峰之一的天马山完成的,现在又再一次回到了故土。”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馆长彭烨峰说。
此次展览内容围绕“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设置了“以古为师”“以天地为师”两大部分,下设若干小标题。开头“绘事起源”部分,辅以根据文献考证、总结的年表,介绍了董其昌最初在何时何地喜欢上山水画,概述了董其昌的画学传承和艺术奠基。通过具体作品,带领观众们一览董其昌各个重要的艺术时期,叙述了董其昌山水画艺术从开始到成熟的全过程。
董其昌(1555年2月10日—1636年10月26日),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市)人。明朝后期大臣、书画家。其山水画,师法于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等。
“天地为师”“以心为变”“以古为变”三个部分,将历史考证与作品赏析、绘画理论结合,全方位阐释“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内涵和在董其昌艺术中的体现。“董其昌山水画特点”和“南北宗论”板块,则阐述了具体的实践成果与理论成果,详细地将董其昌山水画在实践和理论上的面貌介绍给观众,呈现董其昌在艺术实践和艺术理论两个方面举世无双的成就。
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馆长彭烨峰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说:“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作为全国第一家董其昌专题馆,以整理、研究董其昌的艺术为主,这次举办‘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山水画展览’是我们长远工作部署的一环,也是一次对公众的馆内阶段性研究成果汇报。”
“此次展览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为题,从学术层面对董其昌的山水画艺术做梳理。展出的上海博物馆馆藏5组共12件董其昌真迹,每一件都是上海博物馆精心挑选过的,浓缩了董其昌的艺术成长历程,不仅有意义还有相当的学术含金量。有罕见的被确认为其早期作品的《山居图》,还有艺术中后期和成熟期的画作。”彭烨峰说。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特别展出的上海博物馆馆藏董其昌5组书画真迹中,《山居图扇页》布局较为繁密,景物充盈,具体而微。 皴法柔和,山石造型圆浑,明显源自黄公望画法。据画左程嘉燧(1565-1643)“此公初上第时笔也”题跋可知,董其昌万历十七年己丑(1589)科进士,故此扇页系董其昌三十五岁时作品。程嘉燧善画山水,“画中九友”之一,亦为董其昌画友,辨其书题,确真迹无疑。 从程嘉燧的鉴定,以及画作本身尚显稚拙之痕迹来看,为董氏早期作品当可确信。 因此,此作可以认定为目前传世董其昌最早绘画作品之一,对于研究其早期画风具有重要的意义,十分珍贵。
《仿梅花庵主笔意扇页》作乔木挺秀,重山叠嶂,古寺村居,山亭溪桥。笔墨潇洒生动、气象晶莹润泽,充分体现了董其昌用墨明洁隽朗,温婉柔美之特色。 董其昌曾有题画记:“余于元季四大家独不习为吴仲圭,以仲圭学巨然,故时有似梅花庵主者,如此图是已。 古人云:见过于师,方堪传授,良有以也。 ”可知董其昌绘画拟元四家吴镇风格的作品,更是难能可贵。
董其昌 《深谷幽独图扇页》上海博物馆藏
《深谷幽独图扇页》近景杂树坡岸,山径迁回,远山淡荡清空。画法更多融入巨然遣意,出以长披麻皴,墨法凝重,并参以黄公望圆浑的山石造型,洋溢一股平淡天真之意韵,系董其昌当时赋闲江南时期悠游山林的心境写照。也折射出董氏早中期以元法参宋法的艺术探索历程。
董其昌中后期的绘画艺术之境界,可以说是集大成而自出机杼。在充分继承古代文人画尤其是元代文人画精髓后,于理论与实践上双双完成了历史性的超越。“以蹊径之奇怪论,则画不如山水;以笔墨之精妙论,山水绝不如画”。 这种新的艺术追求也使得董氏特别喜欢在金笺、砑纸上作画,这种不易渗墨的纸性易于表现并记录用笔过程中轻重缓急、浓淡干湿、使转提按的精微之变化。此次展出的《仿古山水册》曾经钱镜塘递藏,山峦之秀、树木之拙与秀拙的笔融、气息高洁典雅,撩人心脾。笔、纸之体贴入微,可谓丝丝入扣。
董其昌 《锡山烟霞图》轴 上海博物馆藏
《锡山烟霞图》轴参以倪瓒三段式构图,近景杂树石坡,短亭掩映,寂寥无人迹。 中景平波淡荡,无一丝涟漪。 远山溪壑蜿蜒,山岿起伏,曲径通幽。 如世外桃源,令人向往。 画法上,以倪氏折带皴为主,行笔松灵秀逸,参以黄公望墨法之浑融,故腴洁而不枯梗,明朗而不呆滞,为董其昌七十岁后佳构。
在展陈设计上,主办方还特别设置了“山水科普墙”,带观众一览历代山水画的变迁。
“山水画作为中国绘画艺术最重要的部分之一,从一开始诞生时就参与了中国艺术从无到有、逐步进化的过程。”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书画研究部贾佳慧现场导览时对记者介绍说,“朝代更迭,书画艺术也随之轮转,我们无法得知艺术史每一个转折点在何时出现,以怎样的形式出现,究竟又会带来怎样的转变,但董其昌毫无疑问在实践和理论双重尺度上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新突破,成为了艺术史上的里程碑,成为了中国书画艺术的一把标尺,没有董其昌的中国艺术史是不完整的。”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董其昌山水画特展”展览现场
“董其昌的价值与意义是超越时代的,他使得山水画进入了下一个崭新的方向。在‘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句话背后的是,中国山水画思想的传承与流变;他藉由山水画总结了过去的文人画,开创性地将文人画的风格特征以及审美取向确定了下来,开启了新的历史阶段,文人画成为传统绘画中不可撼动的主流。”贾佳慧介绍说。
据了解,此次展览是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的第三次深度合作,是上海博物馆支持五大新城文化建设行动,与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形成长效互联合作机制的开局。
“在上海博物馆的支持下,我们这次董其昌主题展请到真迹回家,对馆内的学术研究及展陈有非常积极的作用,也给松江的市民们提供了观赏真迹的好机会。非常感谢上海市委、市政府,对五大新城文化建设的大力扶持,感谢上海博物馆积极落实,为我们提供书画文物等方面的支持。”彭烨峰最后说道,“未来,我们还将继续推出主题特展,围绕建设‘书画之城’的目标,加强与上海博物馆的合作,拓宽和其他合作渠道,增强自身学术研究,更好地开展云间书派、松画派的研究工作。”
据悉,此次展览由中共松江区委宣传部、松江区文化和旅游局指导,上海博物馆支持,董其昌书画艺术博物馆主办。
展览将持续至2022年12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