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文化 > 正文

清凉随风起,摇曳亦风流,看古人如何以“扇”纳凉

2022-08-11 09:30  澎湃新闻   - 

昨日立秋。夏秋之交,暑热未去。在没有空调的时节,古人如何实现“清凉一夏”?以“扇”纳凉,便是最简约、便捷又雅致的选择。从远古时期送风助燃的草叶扇,到贵族保持威仪而用的礼仪扇,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扇和羽扇、隋唐兴盛的团扇……扇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本文从国博馆藏的书画、扇面画,一窥古人的怀袖雅物和独特的“扇文化”。《汉宫乞巧图》卷(局部)明 佚名

《汉宫乞巧图》卷(局部)明 佚名

悠悠历史长河,一把轻盈小扇,摇曳生风。扇子不仅承载着人们消暑纳凉的夏日回忆,更形成了独特的“扇文化”,璀璨着充满魅力的中华文明。《千秋绝艳图》卷(局部) 清 佚名

《千秋绝艳图》卷(局部) 清 佚名

从远古时期送风助燃的草叶扇,到贵族保持威仪而用的礼仪扇,再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竹扇和羽扇、隋唐兴盛的团扇……扇子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南宋 赵构

《草书七言绝句团扇面》南宋 赵构

作为日常生活与礼仪制度的实用工具,扇子在材质、形制、装饰上趋于美化,是其发展的必然。考察美术艺术的历史,扇面书画应该走过一条从装饰美术到艺术美术的发展之路。
 
早期的扇面书画只用来作扇子的装饰,往往只是图案,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绘画。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扇面书画开始以主体面貌出现。
 
一般来讲,扇面画的发展,经历了这样三个时期:在宋之前,团扇画一枝独秀;宋元至明前期,团扇画与折扇画并存;明中后期、有清一代乃至近代,折扇画后来居上,成为主导。《果熟来禽图团扇》宋 佚名

《果熟来禽图团扇》宋 佚名

书画与扇面的结合,使扇子除了障日引风、祛暑纳凉与礼仪之功用外,还成为供人们品读赏鉴的艺术品。历代文人画家在咫尺方寸之间挥毫弄墨,或挥洒千山万水之境,成万里之势;或繁华疏枝、虫鸟鸣和,直追天机物趣;或“丈山尺树,寸马豆人”,直抒胸臆。
 
咫尺扇面中之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一花一鸟,无不成为创作者托物言志的载体,正是清凉随风起,摇曳亦风流。
 
山水寄情《层岩竞秀图》明 丁云鹏

《层岩竞秀图》明 丁云鹏

丁云鹏,名医丁瓒之子。中年深受吴门画风浸淫,用笔细秀;晚年趋于古拙,风格朴厚苍劲,自成一家。图中绘峰岩耸峙,溪水平流,万木峥嵘,高人独立桥头,正在欣赏壮丽的山水美景。设色以青绿为主,略带浅绛,布局深远雄阔,用笔柔和,敷色淡雅,墨色温润,风格秀逸,颇得“吴门画派”之韵。《山居图》 明 沈周

《山居图》 明 沈周

明代沈周《山居图》,把扇展开:图右一草庐立于岩岸,下溪水潺潺;一高士策杖徐行于小桥之上,前方岩岸累石簇簇,古松参差,虬曲苍翠;一亭恰于图左,与图右草庐相应;远处隐约群山,层叠连绵,尽披秋色。
 
郭熙在《林泉高致》中首次提出绘画构图“三远法”,曰:“山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巅,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此图以“平远”取景,主次、高低、远近之处理,极具层次。图中勾勒、晕染、皴擦兼用,画风近于“粗沈”。
 
图左上沈氏自题:“疏木逼雨迹,秋风生嫩凉。襟抱自清适,身与心相忘。”
 
图中唐信伯题:“雨霁峰峦出,溪深杖履凉。幽寻忘入路,更入更须忘。石翁遗墨人皆宝之,偶见真迹,一为和奉。”《水阁帆影图》清 李寅

《水阁帆影图》清 李寅

《水阁帆影图》此画构图十分别致。近景绘山峦、古木、水榭,山峦占据画面近半,数株虬枝古树横斜而出,树枝似蟹爪,果实累累;中为水域,一渔舟轻驰其上;远处云烟出没,峰峦隐现。
 
整体观之,此图所绘云水远山、亭台水榭、渔舟古木,画法简略,气韵高古,深得郭熙笔意。
 
花鸟娱心《花蝶图》明 文俶

《花蝶图》明 文俶

文俶,文徵明之玄孙。擅画花卉、草虫,兼工松石、仕女。代表作品有《寒山草木昆虫状》。
 
把扇展开:图右下块石玲珑,其后团花点点,芳姿绰约,又有幽兰丛生,蜿蜒长叶于图扇两端;两朵兰花吐蕊,引来一飞蝶舞于下上。此图设色艳丽,兼用勾勒、皴擦、晕染,线条精劲,颇具文家之风范。《鸳鸯双憩图》清 任颐

《鸳鸯双憩图》清 任颐

任颐,曾随族叔任薰学画,后寓上海以卖画为生,人物、花鸟、山水无所不能,颇负声誉。笔墨简逸放纵,设色明净,形成兼工带写、明快清新的格调。其绘画发轫于民间,又继承传统,融汇诸家之长,亦吸收西画速写、设色诸法,从而形成风姿多彩、新颖生动的独特画风,具有雅俗共赏的艺术趣味和鲜明的时代气息。
 
此图选取水景局部,绘玉兰树下一对鸳鸯依偎在塘边草丛中休憩。以双勾填色法画水草,玉兰花枝叶以没骨法出之,以短线条绘出禽羽,尤见功力。构图简洁疏朗,画面留有大片空白,似有浩淼烟波之境,设色淡雅清新,素洁明快,营造出一种静谧而又幸福的情境。此图当是其早期工笔精品。
 
容影随性
谢时臣,与文徵明同时代。善山水,取吴、浙两派之长,“宗梅道人,苍古有气概”。亦工人物,“点缀极其潇洒”
 
扇面共8帧,分别是:柳堤萧散、林樾秋荫、山水小景、树下高士、秋游滁江、青绿山水、隐士游春、溪山积雨。《秋水横琴图》清 顾洛

《秋水横琴图》清 顾洛

顾洛工书善画。书法古劲圆厚,善画人物、山水、花鸟,作画未尝重稿,亦未授一弟子。山水风格苍润;花卉、翎毛设色艳丽,格调明快,生动有致;人物形象古雅,深得南宋陈居中神髓。
 
此扇拟元代王蒙笔意绘高士临流抚琴图,以赠友人。画面温润华茂,设色明快。人物受陈洪绶影响,形象古拙,衣纹线条细劲,褶痕略作渲染,使人物具有了一定的立体效果。
 
诗文咏志《行书七律诗》明 文徵明

《行书七律诗》明 文徵明

文徵明早年攻诗文书画,文师吴宽,画宗沈周,名声日益显赫,与祝允明、唐寅、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博取精华,为集古之大成者,楷、行、草、隶诸体皆佳,尤精楷、行,与祝允明、王宠并称“吴中三家”。其一生勤于研习书法,耄耋之年还挥毫不辍。
 
此扇面行书 《乙卯元旦》 诗,时年作者已是八十五岁高龄。是年元旦之际,作者有感而发,喟叹光阴荏苒,回首人生沧桑变迁,然时已至耄耋之年的他并未就此伤感,“潦倒不妨诗笔在,晓窗和墨写新篇”,表现出一种超然洒脱的人生态度。
 
题识:沧溟日日羽书传,华发萧萧节叙迁。时不可追空逝水,老今如此况烽烟。漫抛旧历开新历,却到衰年忆少年。潦倒不妨诗笔在,晓窗和墨写新篇。《行草书七言诗》明 王宠

《行草书七言诗》明 王宠

王宠,博学多才,诗书画印皆有造诣,尤以书法噪名天下。楷书师钟繇、二王、智永、虞世南诸家,空灵古雅,得静逸之趣;行、草书出自王献之,疏拓秀媚,亭亭天拔,尤为精妙。
 
此扇行草书录写吴宽“和题石田题王浚之画扇”“又为题沈石田画”七言绝句各一首。王宠录写之诗,布势疏阔自然,笔法遒逸灵动,流丽灿烂,姿态横出。
 
题识:紫藤花落石台春,隐者幽居写最真。画品平生应自定,何须延誉待它人。高峰玉立势亭亭,石罅长松数寸青。儒雅堂中还讲业,案头终日对遗经。《行草书七言诗》明 董其昌

《行草书七言诗》明 董其昌

董其昌才溢文敏,精鉴藏,工诗文,擅书画。十七岁时参加松江府学考试,因书法不佳,被知府黜为第二名,乃发奋临池,终成一代书法大家。
 
董其昌非常重视传统,力主取法为上,对古人成就寻根究底,在创作上则主张熔铸古法,变古开今。他在笔墨的运用上追求先熟后生的效果,拙中带秀,平淡天真,将画家的文学修养、人格情操与绘画创作结合起来,为“松江画派”的开派领袖。
 
此扇行草书录旧作七律《麦饼宴诗》一首,以赠友人陈于廷。结体正中出奇,笔法遒雅多变,用墨枯湿浓淡,尽得其妙,风格萧散自然,古雅平和,是董其昌晚年之佳作。
 
题识:垅上云栖获事兴,若于东作报秋登。亦知三秀为时贵,共诧双歧是瑞征。化国雨旸蕃草木,天厨霜雪醷肴烝。却惭咫尺承恩者,欲续嘉禾病未能。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三星堆成都金沙结伴“出差” 14件国宝重现古蜀国祭祀场景
下一篇:“中华文化与传播”师资培训在线举办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