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孙小荣
在中国地理和文化版图上,蓬莱是个显赫的存在。不管是从古代帝王、术士想象中的“仙山圣境”,文人墨客追寻“海市蜃楼”,还是古登州时期作为东北亚往来交流的交通枢纽,当代传统中国仙道文化标志性景区和山东滨海标志性品牌旅游目的地,在历史的每个阶段,蓬莱都不孤单,她以自己遗世孤立的品格,在每个时期都自带光华,恰到好处又理所当然地吸引着不同时期的人们走近她、欣赏她。
蓬莱的存在,就像一个穿越时空的梦,就像那个大多数人只可憧憬而不可强求的海市蜃楼,活跃在每个对未知世界有所期许的追梦者心中。从“八仙过海”的神话传说,到“身到蓬莱即是仙”的俗世期待,再到山东省“仙境海岸”旅游目的地品牌的源代码和核心支撑,蓬莱与仙结缘的故事,始终是这座城市最具美学和表达力的召唤。
我也是被感召的对象。当我在数年前和朋友第一次驱车从北京直奔蓬莱阁时,却被景区排队的客流挡在了“阁外”,彼时不知蓬莱除了蓬莱阁,还有哪些好去处。未“入阁”的我,就像历史上那些前往蓬莱求仙而不得的人,愈加对蓬莱念念不忘。
或许正是出于首次相遇便被拒之“阁外”,当我第二次深入蓬莱考察调研全域旅游发展,经历入阁又出阁,走遍蓬莱城乡郊野,发现蓬莱阁外大蓬莱别有洞天时,脑子里突然就蹦出了“阁外蓬莱”这四个字,这是对蓬莱作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牌再定义。
走出历史仙气的蓬莱,因为历史文化和滨海资源赋予她的特质,在当代一直作为一座旅游城市而存在。随着旅游体验和诉求的泛化,人们生活方式与消费关系的转变,决定了旅游即意味着“日常生活结束之处,好吃好玩的开始”。
传统旅游城市需要向全域旅游发展转向,必须摆脱标志性传统景区的“屏蔽效应”,从景区景点向全空间、全业态拓展,以寻求本地资源价值的多元体验转化,满足游客的多元消费诉求。
对于消费者而言,到蓬莱寻仙便是“寻仙”,也是“寻闲”,在蓬莱“休闲”即是“修仙”。蓬莱的“神仙日子”,不仅仅停留在游客看到什么,而必须基于历史文化底蕴,放眼城乡空间格局,结合现代体验消费,营造一种生活美学和感官延伸的新审美体验。
当休闲与生活美学结成一体,“休闲”即“修仙”也成为蓬莱全域旅游发展的最佳维度,展现出蓬莱感性的美学创造。
在全域旅游时代,蓬莱依托海洋文化、仙道文化等基础优势,深度挖掘和场景化再现古港口文化、戚继光文化等,并将发展空间从滨海沿线向西部内陆拓展,打造以艾山生态、丘山葡萄酒酒庄、乡村旅游、精品民宿等新型业态集聚区,构建起“滨海休闲+山地度假”的全域旅游新格局。简言之,就是蓬莱有了更多好玩的好去处。
我们根据蓬莱的城市个性,提出“阁外蓬莱”品牌定位和营销理念,即“蓬莱阁”之外,更有多元一体的蓬莱体验。在这个语境中,我们并没有舍弃“蓬莱阁”,反而在强化这个品牌优势,即“跳出蓬莱阁看蓬莱”,对“蓬莱阁”之外“全域蓬莱”做出延展和引申,希望引导游客体验一个多维多彩的蓬莱。
这个蓬莱还是秦始皇在两千多年前命名的那个蓬莱,她积攒着历史的丰厚,并没有变得沉重而自负,而是在新时代以更加轻盈、轻松、清闲的姿态,展现出年轻与时尚的鲜活,唯有“鲜活”才能“仙活”。
基于这个创意视角,我们不能把资源当业态,当产品,当体验,而是需要将“阁外”蓬莱,“格外”好玩——这个理念,细化至更加具象化和体验感的产品以及场景。
我们创作《阁外蓬莱》人文寻访图书,也是基于游客视角,亲身寻访发现,以深度体验者的眼光,感性化的语境,对蓬莱文旅的现有景区、业态、项目、产品、服务等进行比较挑剔的梳理和呈现,意在创造出版一本“阁外”休闲生活体验的全景读本,它既是对蓬莱旅游发展的巡视和提炼,也是“到蓬莱过神仙日子”体验消费的“行为指南”。
《阁外蓬莱》
出品方:孙小荣工作室
出版社:中国旅游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7月 第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