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黎锦 织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报记者 李艳玫
将黎族腰织机的一端固定于腰部,另一端用脚抵住,五彩斑斓的线条在一穿一梭间绘制出美丽的图案……8月24日,在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吉菊莲黎锦手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北山村黎锦合作社),社长吉菊莲“一招一式”展示着织黎锦步骤,几名村民站在一旁,观摩学习这一传统技艺。
“今天我们接到了新订单,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一名老师想购买18幅黎锦挂画。”吉菊莲开心地说,有订单意味着有收入,大家的干劲很足。
非遗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三亚市深入挖掘非遗资源,保护各类非遗项目,积极打造“非遗+旅游”“非遗+艺术”等跨界融合的新型乡村产业,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北山村正是其中的典型。
作为出生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姑娘,吉菊莲自小跟着长辈学织锦。2001年嫁到北山村后,她发现村里不少姐妹也喜欢黎锦,大家农闲时一起讨论织法,还一起参加黎锦培训。2017年,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符玉梅的鼓励和海棠区政府的支持下,她牵头成立北山村黎锦合作社,这也是海棠区第一个黎锦专业合作社。
北山村黎锦合作社成立后,时常举办黎锦制作技能培训班,不仅免费向学员发放织锦工具,还通过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帮助大家学习黎锦文化,提升织锦技艺。“一方面,我希望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人看到黎锦;另一方面,这也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的途径之一。”吉菊莲说。
如今,北山村黎锦合作社吸引了14名村民加入,摸索出了“在家织锦,在家创收”的模式,在带动黎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织娘们在家就业,实现增收。
“以前在家只能照顾孩子,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北山村村民羊月庆说,经过系统的学习,她的黎锦技艺有所提升,不仅能通过制作、销售黎锦产品赚钱,还到学校担任黎锦老师,每个学期大约有5000元收入。
不仅如此,合作社也成了北山村乡村文化旅游的一个展示窗口,将黎族传统手艺和特色民风民俗展现给更多游客,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
非遗黎锦 织就乡村振兴新图景
本报记者 李艳玫
将黎族腰织机的一端固定于腰部,另一端用脚抵住,五彩斑斓的线条在一穿一梭间绘制出美丽的图案……8月24日,在三亚市海棠区北山村吉菊莲黎锦手艺农民专业合作社(以下简称北山村黎锦合作社),社长吉菊莲“一招一式”展示着织黎锦步骤,几名村民站在一旁,观摩学习这一传统技艺。
“今天我们接到了新订单,海南热带海洋学院一名老师想购买18幅黎锦挂画。”吉菊莲开心地说,有订单意味着有收入,大家的干劲很足。
非遗是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的有力抓手。近年来,三亚市深入挖掘非遗资源,保护各类非遗项目,积极打造“非遗+旅游”“非遗+艺术”等跨界融合的新型乡村产业,进一步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北山村正是其中的典型。
作为出生在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的黎族姑娘,吉菊莲自小跟着长辈学织锦。2001年嫁到北山村后,她发现村里不少姐妹也喜欢黎锦,大家农闲时一起讨论织法,还一起参加黎锦培训。2017年,在海南热带海洋学院教授符玉梅的鼓励和海棠区政府的支持下,她牵头成立北山村黎锦合作社,这也是海棠区第一个黎锦专业合作社。
北山村黎锦合作社成立后,时常举办黎锦制作技能培训班,不仅免费向学员发放织锦工具,还通过理论和实操两个方面帮助大家学习黎锦文化,提升织锦技艺。“一方面,我希望传承非遗文化,让更多人看到黎锦;另一方面,这也是提高农民整体素质,培养和造就有文化、懂技术的新型农民的途径之一。”吉菊莲说。
如今,北山村黎锦合作社吸引了14名村民加入,摸索出了“在家织锦,在家创收”的模式,在带动黎锦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带动织娘们在家就业,实现增收。
“以前在家只能照顾孩子,也没有稳定的工作。”北山村村民羊月庆说,经过系统的学习,她的黎锦技艺有所提升,不仅能通过制作、销售黎锦产品赚钱,还到学校担任黎锦老师,每个学期大约有5000元收入。
不仅如此,合作社也成了北山村乡村文化旅游的一个展示窗口,将黎族传统手艺和特色民风民俗展现给更多游客,进一步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