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人文 > 旅游 > 正文

晋江物资供应站变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020-09-05 10:26  泉州晚报   - 

中国侨网“红色粮仓”讲解员曾火炎向参观者展示农具
“红色粮仓”讲解员曾火炎向参观者展示农具

  物资供应站变身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晋江有座“红色粮仓”

  本报讯 (记者 许雅玲/文 林劲峰/图)晋江市内坑镇亭顶村有一座建于上世纪30年代的闽南古大厝,被称为“红色粮仓”。昨日记者慕名前往探访。亭顶老年人协会会长曾火炎是“红色粮仓”讲解员。一看到参观者到来,70岁的曾火炎起身热情接待,浑厚的嗓音、精彩的讲解、引人入胜的革命故事,让参观者印象深刻。

  亭顶村是晋江市革命老区基点村。革命战争时期,“红色粮仓”是地下联络点、战备物资供应站,这里曾贮藏鞋、衣服、粮食等军需品,对晋江乃至整个泉州的解放起到过关键作用。因几十年来无人居住,古大厝已经破旧荒芜,需要进行修缮保护。

  2017年4月,亭顶村村两委走访村民,调研收集村民对“红色粮仓”的修缮意愿,统一记录在册。考虑到古大厝修缮费用高、工期长、难度大等问题,村两委决定利用协商民主议事会,研究“红色粮仓”修缮事宜。2017年5月,亭顶村组建协商民主议事会,多次召开协调会,倾听村民代表关于修缮的不同意见,并进行深入研究分析。2018年,“红色粮仓”修缮工程启动,并建立家风家训馆,一方面作为党员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传承红色革命精神;另一方面也是内坑镇红色培训基地的重要一环,是学习教育的体验式课堂、户外学堂。

 

  “亭顶‘红色粮仓’修缮工程的宗旨就是修旧如旧,除了保护建筑本身的传统风貌外,最大限度还原当年革命时期的生活场景。”亭顶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曾马玲说。在“红色粮仓”的入门处,记者看到摆放着粟桶、扁担、篮子、风鼓等农具。曾火炎说,粟桶大概有100年历史,革命时期的“红色粮仓”就是用这个来装粮食,“我们想还原当时的情景,让大家了解革命时期的物资供应站是什么样的。‘红色粮仓’的存在,是老一辈革命家参加解放战争的光荣见证,我们要把这种荣誉感扎根在心里,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2019年年初,“红色粮仓”正式完工,并开始接待前来参观学习的党员群众。截至目前,“红色粮仓”接待参观人数已破万,除了本地的访客外,甚至还有来自西藏、内蒙古等边疆地区的游客。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欧洲“疫”常度假季:多数人取消旅游计划 经济遭重挫
下一篇:服贸会聚焦旅游重启 全球旅游复苏“时间表”可期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