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新闻网讯(文/方景千)张家界,大自然的宠儿,湘西北的一颗明珠,湖南旅游走向世界的名片。张家界是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与索溪峪风景区、天子山风景区构成的武陵源自然风景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无数裸露的峰柱拔地而起,刀劈斧砍,蔚为壮观;清澈的溪水萦绕其间,秀美灵动……所谓“奇峰三千,秀水八百”,便是对张家界风景最好的写照。
上世纪八十年代,香港著名摄影师陈复礼来到张家界,他拍摄的摄影作品更是让张家界广为世界所知。如今,张家界入境旅游客源地已达133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入境旅客量在中部六省非省会空港口岸中排名第一。2019年,张家界旅游接待超过8000万人次,居全国前列。
今年9月,湖南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加快建设世界旅游目的地的意见》,提出力争到2035年把湖南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作为重要推手,湖南确定每年将举办一届省旅游发展大会,而首届盛会将于11月19日在张家界拉开序幕。人间仙境张家界,正在一步步迷倒全世界。
奇峰三千 秀水八百
张家界,峰峦重叠,云雾缭绕,世间绝美。张家界的山“奇”,都是一根根的,笔直而立,其绝美风光,令人痴迷和神往!张家界的水“秀”,呈现万千形态,或一泓碧水,或十里长峡,甚至百米飞瀑,跌落千仞绝壁,万种风情吸引人们的目光。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是张家界的核心景区,分为黄石寨、金鞭溪、袁家界、杨家界、天子山和索溪峪等区域,是游玩张家界不可不去的景点。
三千多座造型奇异的山峰拔地而起,满目青翠。在雨后初晴,峰谷间还会有云雾缭绕,随处可见飞瀑溪水,风光美不胜收,来到这里的人们,不禁都会感觉仿佛走进了人间仙境。
袁家界峰林是电影《阿凡达》的取景地,影片中悬浮山的原型就是峰林中的南天一柱,又名乾坤柱,鬼斧神工,气势恢宏,令人叹为观止。
最早发现和推介张家界的著名画家吴冠中,在初识张家界的奇绝风光后,大为倾倒,他在《养在深闺人未识》一文中写道:“这里的秀色不让桂林,但峰峦比桂林神秘,更集中、更挺拔、更野……为了探求绘画之美,我辛辛苦苦踏过不少名山,雁荡、武夷、青城、石林……都比不上这无名的张家界美。”
1992年这里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2003年,张家界成为世界地质公园。
更令人惊叹的是,张家界几乎将世界吉尼斯纪录都拿了个遍。天门山森林公园,既有世界上最高的自然穿山溶洞——天门洞、世界上最长的高山客运索道——天门山索道、又有世界上最长的穿山扶梯——天门山扶梯、世界上最长的玻璃桥——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外加天下第一公路奇观——天门山九十九道弯盘山公路。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峡谷幽深,山谷间森林茂密,溪流潺潺,空气负离子资源丰富,24个测点空气负离子平均含量在11931个/cm3以上,大值为123200个/cm3。空气负离子可杀菌、降尘、清洁空气,对人体健康也十分有益,可以强身健体、甚至治病,其浓度高低已成为评价一个地方空气清洁程度的指标。
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的空气质量,为野生猕猴提供舒适的栖息地,约有1000只野生猕猴在张家界生活、繁衍,为景区增添不少乐趣。
人们常常形容张家界:奇峰三千,秀水八百。其实远不仅此而已,这里峰奇林秀,壁立千仞,峡谷幽深,帘帘飞瀑,溪流纵横,泉潭众多,风起云集,烟雨迷蒙,怪石嶙峋,景观壮阔,风景数不胜数。
千年大庸 多彩文化
张家界因旅游而立市,1988年才正式成为湖南的地级市。但张家界的历史可以追溯至五千年以前。
这座城市旧称“大庸”。到了明清时期,大庸政通人和,商贸繁华,享有“大庸小南京”的美誉。屹于天门山下,傍依澧水而居。始建于洪武年间的大庸城经战乱损毁,今历史学家考证,于张家界中心城区南门河街原址上复建大庸古城。
现如今的大庸古城成为了游客最爱的景点之一,古城内有众多历史人文景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表演,重现了刘明灯将军府、土司王宫、八方阁楼、南门大码头等“古城十景”,展示了大庸古城明清鼎盛时期繁荣风貌。
大湘西少数民族风情浓郁,文化底蕴深厚,深处其中的张家界也不例外。前来张家界游玩的观光客,在欣赏完当地仙境般的风光,夜晚都会选择去看一看民俗视觉盛宴——《魅力湘西》。
《边城》的浪漫归真,湘西赶尸的神秘惊奇,少数民族文化的姹紫嫣红……这台曾登上央视春晚舞台的民俗旅游演艺,向世人展现璀璨的湘西民族文化。
“哭嫁”是土家族独有的婚嫁习俗,土家族的姑娘们用哭声来迎接自己结婚大喜之日。新娘大都在结婚前半个多月就开始哭,有的甚至要哭上一个多月,最少也要三、五日。土家人把是否会唱哭嫁歌,唱得好坏作为衡量新娘们贤德与才智的标志。
天门山脚下,山水实景音乐剧《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在奇峰、峡谷、森林、流瀑间深情演绎,1万平方米的绝美舞台,将一段曲折而浪漫的爱情故事娓娓道来,精彩的故事和表演让人回味无穷。
古往今来,张家界在发展中不断演变。而不变的,是大庸儿女热情好客、积极善良的本质与根基。
民族非遗 闪耀世界
近日,在2022年张家界特色旅游商品大赛上,一群张家界土家族姑娘们,身着色彩艳丽的土家织锦服饰、手持土家织锦图案布料、挎着织锦包包,从工厂走上秀台,惊艳现场观众。张家界土家姑娘用巧手编织的土家织锦,在助力非遗传承、推动妇女就业、促进文旅融合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土家织锦俗称“打花”,在土家语中还有一个浪漫的名字——“西兰卡普”。土家织锦工艺原始而复杂,主要有十二道工艺流程,以丝、棉、麻等为主要材料。图案抽象而夸张,色彩绚丽而丰富,是集实用和装饰于一体的民族艺术品。
土家织锦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三千多年历史,由于土家族历来只有语言而没有文字,土家织锦便成为土家族叙事纪实的重要载体,其流传地主要集中在湘西和张家界地区。2006年6月,《土家族织锦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张家界所处的大湘西地区,集聚着土家族、苗族、白族、侗族、瑶族等五大主体少数民族,由于大山的阻隔,千百年来他们仍然保持着各自独特而灿烂的文化与传统。其中桑植民歌、土家族摆手舞、苗家鼓舞、土家织锦等都已被列入中国“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香港摄影家拉开“国际张”序幕
张家界的风光奇秀,世界知名,但40年前,张家界还只是一处国营林场,养在深闺人未识。40多年间,从名不见经传,到靡声世界的“国际张”,张家界完成了惊艳蜕变。 香港作为中国与世界的“超级联系人”,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关键作用。
1981年春,杜鹃红火、桐花飘香,张家界迎来了第一位香港摄影师——时任香港摄影学会名誉会长、中国摄影家协会副主席的陈复礼。
当时张家界叫大庸县城,并没有对外开放,山下是一片烂河滩和一些贫瘠的农田,景点之间没有公路。他们在山下住的是林场的仓库,在山上住的是看林人家的草房。
“每天早出晚归,攀悬崖,爬陡坡,穿刺丛,寻找美丽风景。”一位曾经陪同的老人说。
回到香港后,陈复礼通过境外报刊广泛宣传张家界,将张家界推向世界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他和团队创作的《青岩山风光宜画》、《岩峰奇景人未识》、《湘西游踪》等图文于1981年12月发表在香港《中国旅游》杂志第18期上,用封面和内页共10多个版面的篇幅介绍了张家界的美丽风光。
“当时《中国旅游》杂志主要在境外发行,那期的销量很好,很多读者看了这些照片,纷纷慕名前往张家界。”时任香港《中国旅游》杂志社副总编辑陈一年说。
不久,陈复礼在黄石寨拍摄的名为《山鹰图》的作品,参加伦敦英国皇家摄影学会作品展览获得金奖,“张家界”的名字第一次在欧洲登陆。此后,张家界风光照片又登上了美国《地理》杂志封面。
正是因为陈复礼拍摄的精美图片,让当时还名不见经传的张家界绝版山水亮相境外,拉开了张家界走向世界的序幕。
跻身最受海外网友欢迎的十大旅游城市
今年年初,文旅产业指数实验室发布了《2021年中国城市海外短视频平台影响力榜单》,张家界成功入围,全国同等级城市唯一。其余上榜城市均为直辖市或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依次为:北京、上海、武汉、成都、重庆、深圳、广州、兰州、杭州和张家界。
据悉,榜单基于中国城市在海外短视频平台上(以TikTok为例)的传播情况进行了综合评价。
张家界作为因旅游而建、因旅游而兴的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旅游资产。#zhangjiajie标签下视频播放量为3570万次。
视频内容主要由景区景点视频构成,凸显出张家界风景区的自然资源和地理优势。风景区内的山峰景观受到较大关注,单条视频播放量最高达840万次。作为国内网红打卡地的玻璃栈道,同样吸引着国外网友,玻璃栈道(160万次)、悬崖栈道(100万次)、张家界玻璃栈道(32万次)等不同的细分标签播放量共计200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