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要闻 > 评论 > 正文

短评:美国以新疆“人权”之名遏华为何注定徒劳?

2021-06-26 10:13  中国新闻网   - 

  (东西问)短评:美国以新疆“人权”之名遏华为何注定徒劳?

  中新社北京6月24日电 题:短评:美国以新疆“人权”之名遏华为何注定徒劳?

  中新社记者 马佳佳

  数月以来,从新疆棉花,到光伏产业,“强迫劳动”已成为美国以“人权”之名打压中国新疆发展的惯用借口和“必备工具”。美国动辄以“强迫劳动”为由,向中国企业发起所谓制裁,必然徒劳。

资料图:新疆雪白的棉朵一片连成一片。袁晶 摄
资料图:新疆雪白的棉朵一片连成一片。袁晶 摄

  事实上,一些别有用心的外部势力对中国新疆地区的攻击由来已久。仅从2019年开始,部分西方媒体就曾渲染新疆的所谓人权问题。他们炒作的所谓“有力证据”,均被事实“打脸”。今年3月初,英国广播公司记者沙磊(John Sudworth)抛出一系列关于中国援疆计划的报道,声称掌握了“新证据”证明中国政府的援疆政策充满“强迫性”。事实上,所谓的“新证据”是该记者通过二次剪辑4年前中国媒体报道的旧画面,配上图文不符的字幕,杜撰出“新”故事。

资料图:2021年4月,博湖县种植棉花7万余亩,预计4月底播种工作全面完成。年磊 摄
资料图:2021年4月,博湖县种植棉花7万余亩,预计4月底播种工作全面完成。年磊 摄

  在抵制新疆棉花事件中,带头抵制新疆棉花的非政府组织背后的大金主美国国际开发署,曾多次被曝出利用非政府组织在突尼斯、埃及、利比亚、俄罗斯等国,假借对外援助名义,以传播“民主和人权价值观”为由,干涉别国内政。

资料图:哈密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区。 陈建军 摄
资料图:哈密石城子光伏产业园区。 陈建军 摄

  之后,美国一批政客和媒体又盯上了新疆光伏产业。这一轮抵制炒作来自《纽约时报》年初援引一家名为“Horizon Advisory”的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

  “今日俄罗斯”在题为《共和党人和大企业如何炒作所谓的“强迫劳动”?》的报道中尖锐指出,“Horizon Advisory”公司突然现身,在没有充分证据的情况下声称新疆太阳能电池板是靠“强迫劳动”制造的,但西方主流媒体却不约而同地大肆传播这一谎言。

  针对部分西方媒体涉疆报道的这一套“操作规范”,美国独立学者、自由撰稿人菲利普·坎宁安(Philip J. Cunningham)日前发表评论文章指出,在西方涉疆报道中,西方主流说法声称中国在新疆实施“种族灭绝”,而迄今为止,最强烈的指责都来自于公开反华的非政府组织和研究者。许多“相当可怕”的指控均基于“‘零’现场调查”和“虚假信息”,毫无真实性可言。菲利普·坎宁安还在文章中称,美国、英国等国当初也是通过虚假指控作为入侵伊拉克、推翻政权和轰炸屠杀的借口,最终使数十万名无辜者丧生。

资料图:图为新疆歌舞表演。吴志恒 摄
资料图:图为新疆歌舞表演。吴志恒 摄

  西谚有云“事实是不容改变的东西”,中国也有句名言“事实胜于雄辩”。中国国务院新闻办24日发表《中国共产党尊重和保障人权的伟大实践》白皮书,提供了大量无可辩驳的事实。尽管美国竭力炒作新疆“种族灭绝”“强迫劳动”谎言,但是国际上越来越多的媒体和人士站出来揭批美国此举纯属政治操弄,呼吁国际社会尊重事实,勿被谎言所蒙蔽。

  美国以“保护人权”之名,实则恶意打压别国发展,实施不公平竞争的真实目的暴露无遗。谎言纵能喧嚣一时,也终究摆脱不了被戳破的结局,也终究会被新疆发展越来越好的现实击碎。美国以新疆“人权”之名行遏华之实的企图注定徒劳。(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英媒:外交大臣曾反对“护卫者”号航线,首相约翰逊最终授权
下一篇:国际锐评丨日本必须尊重世界公理撤销福岛核污水排海决定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