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现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
本报记者 沈小晓
“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更吸引国外观众?”“宏大叙事如何进行跨文化传播?”“如何面对国际合拍片的文化差异?”……近日,由中国外文局国际传播文化中心等举办的“新鲜对话:解读中国的多维国际视角”论坛在苏州举行。来自中国、英国、柬埔寨、印度等国的专家学者围绕如何运用镜头语言讲好中国故事展开深入讨论。
探索传媒集团副总裁、大中华区及韩国内容总编辑魏克然·钱纳认为,中国是一个在变化中不断发展的国家,“中国经济社会面貌在过去40多年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吸引观众的正是这些变化。”他认为,在中国发展的大环境下,只要找到合适的人物,把故事和时代变化结合起来,就不难发现中国故事的好素材。面对国际合拍片中的文化差异,魏克然表示,加强交流是最重要的。“我们与中国团队的交流一直十分顺畅。同时,我们会根据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需求,调整传播策略,以达到更好的传播效果。”
英国纪录片导演罗飞在中国生活工作了20余年,仍然保持着对中国的好奇心。“作为纪录片导演,我的工作就是观察、记录这里真实发生的故事和情感,让更多人看到。”今年,罗飞与其他3位导演共同参与拍摄纪录片《高考2020》,记录了抗击疫情期间中国普通人的高考故事。罗飞表示,这是一次非常新鲜和难得的体验,“让我有机会对中国高考进行深入观察”。在他看来,与过去相比,现在来华旅游、工作、学习的外国人越来越多,观察中国的视角也越来越多元化,“我比较关注不同文化之间相通或类似的地方,这样能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彼此。”
潘西西是一位来自柬埔寨的年轻导演,主要关注人类学和社会主题。在多次进行田野调研和影像记录的过程中,他深切体会到中国文化的丰富与独特。“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拥有灿烂悠久的文化。”他认为,只要善于观察和挖掘,“这片土地上到处都有好故事”。在他看来,把普通人的故事与当地文化背景结合起来,将有助于“展现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