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欧美出现“德尔密克戎”新变异毒株?

2021-12-31 14:05  澎湃新闻   - 

速览
 
- “德尔密克戎”最初是印度医疗官员发明的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种毒株的统称,而非一种最新发现的变异毒株。
 
- 有印媒将之解释成结合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特性的毒株。但目前,世界范围内未发现有这种意义上的“德尔密克戎”变异毒株。
 
事件背景
 
12月29日,有网友在社交平台上表示,欧美如今又出现一种名为“德尔密克戎”(Delmicron)的新变异毒株。据称,这种新毒株是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两种变异毒株的组合。这种所谓的“德尔密克戎”究竟是何来路?德尔塔和奥密克戎是否真的“相互缝合”了?
 
明查
 
简单来说,“德尔密克戎”并不是一种新的变异毒株类型,而是为印度媒体所发明的一种德尔塔(Delta)和奥密克戎(Omicron)两种毒株的统称。
 
公开检索发现,多家印度媒体都对“德尔密克戎”有所报道。
 
12月22日,印媒《北方新闻》(The Northern News)刊文《英美激增病例后的“德尔密克戎”,而不仅仅是奥密克戎》('Delmicron', not just Omicron, behind surge in cases in UK, US),援引马哈拉施特拉邦新冠工作组成员沙山克·乔希(Shashank Joshi)博士的话写道:“德尔密克戎——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双峰——在欧洲和美国已经导致了一场小型的病例‘海啸’。”乔希博士还表示,目前,印度主要的毒株是德尔塔衍生变种和德尔塔的“后代”。“在世界其他部分,奥密克戎正在迅速替代德尔塔,但是(人们)无法预测德尔塔衍生变种和奥密克戎会如何表现。”
 
12月23日,印度时报电视台(Times Now TV)节目印度前线(India Upfront)邀请富通心脏研究所(Fortis Heart Institute)主席阿绍克·塞斯(Ashok Seth)博士对“德尔密克戎”进行解读。所谓“德尔密克戎在欧美肆虐”,指的就是欧洲和美国同时面临激增的德尔塔病例和奥密克戎病例。但是,在进一步的传播中,“德尔密克戎”这一名称也被赋予了不同的性质和含义。
 
印媒《经济时报》(The Economic Times)下属《健康世界》(Health World)12月27日报道称,专家表示同时感染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可能导致“德尔密克戎”的形成,而“德尔密克戎”将具有奥密克戎的高传播效率和德尔塔的重症率。此说法可能指向的是本月早些时候莫德纳首席医疗官保罗·伯顿(Paul Burton)博士的言论。据《每日邮报》报道,在英国议会科学与技术委员会会议上,伯顿警告说,德尔塔和奥密克戎的交叉感染可能会导致两种毒株“交换基因”,从而催生一个新的超级变体。“莫德纳老板说‘人们可能携带’两种新冠变异毒株”

“莫德纳老板说‘人们可能携带’两种新冠变异毒株”

然而,尽管同时感染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从理论上来说是可能的,但是截至12月30日,世界范围内并无报告有同时感染这两种变异毒株的病例。《病毒研究》(Virus Research)今年4月刊登的论文。结果显示,新冠的两种不同毒株(B.1.1.28和VUI-NP13L)可以同时感染。

《病毒研究》(Virus Research)今年4月刊登的论文。结果显示,新冠的两种不同毒株(B.1.1.28和VUI-NP13L)可以同时感染。

换言之,至少目前,伯顿所警告的“超级变体”,也就是印媒《健康世界》报道中所指称的“德尔密克戎”,还没有成为现实。
 
12月29日,《中时新闻网》引述台湾地区流行疫情指挥中心医疗应变组罗一钧的解释称,奥密克戎患者以轻症居多,比如咳嗽、喉咙痛等,德尔塔会伴有发烧等全身性症状。“德尔密克戎”是用来形容印度奥密克戎感染者全身性症状等发明的名词。罗一钧表示,“感染的症状,在人数多的时候多少都会有不一样的呈现,还没有要使用‘德尔密克戎’的症候群来取代原有的奥密克戎病症的必要性。”
 
截至12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并没有对“‘德尔密克戎’在欧美肆虐”的说法做出回应。
 
综上所述,“德尔密克戎”最初是印度医疗官员发明的对德尔塔和奥密克戎两种毒株的统称,而非一种最新发现的变异毒株。在传播的过程中,有印媒将之解释成德尔塔和奥密克戎基因交换而形成的结合两者特性的毒株,但至少目前,这种意义上的“德尔密克戎”变异毒株还没有成为现实。过度宣传“德尔密克戎”未免有哗众取宠之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泰国卫生部:首批奥密克戎感染者致超级传播,准备应对病例激增
下一篇:WHO:下一个变异毒株可能令现有疫苗完全失效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