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2018年的研究显示,全球采用人工智能(AI)技术的企业比率急剧增加,从2017年的38%增至2018年的61%。AI已经渗透到医疗保健、制造和金融服务等各个行业。随之而来的是担心和质疑。大量的数据被收集后,人类还有隐私吗?机器的智能化,会让很多人丢饭碗吗?数据和算法能够无偏见无歧视地服务不同人群吗?
AI时代已经到来,支持与反对的声音却交织不断,行业规范与治理的方向何在?8月29日下午,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主题论坛在上海世博中心召开,以“合作治理 共创未来”为主题,数十位国内外专家齐聚,探讨AI治理现状的同时,为未来发展提供思路。
在本届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腾讯董事会主席兼首席执行官马化腾在演讲时表示,AI治理的紧迫性越来越高,应以“科技向善”引领AI全方位治理,确保AI“可知”“可控”“可用”“可靠”。“面对技术竞争、贸易冲突等矛盾,我们应该拿出智慧和胸怀跨过这些壁垒,加强全球治理和合作是必不可少的一环。” 马化腾强调说。
对此,外交部前副部长、清华大学国际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莹在论坛上作了回应。“传统的立法是需要等待的,需要社会不断地实践来积累共识。”她说,面对AI如此快速地发展,法律制定需要新的思维。
治理和发展同时进行。今年5月,上海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揭牌,明确了建立健全政策法规、伦理规范和治理体系的相关任务。6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原则》,突出了负责任和开放协作的主题。
但也有表示担心的声音:“刚开始发展就讲治理,会束缚手脚。”对此,傅莹说,对AI治理应该保持客观中立的态度,保护科学家创新动力的同时,尊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也需长远考虑,为下一代留下更多的可能性。
大数据被视为AI发展的基石。在过去很多年里,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大数据使用中的隐私风险,而企业对用户数据的收集使用也达到了无节制的程度,导致近年来“数据丑闻”集中爆发。走在AI应用领域的前沿,除了法律制约,肩负起社会责任,企业也责无旁贷。
担起AI治理的责任,青年科学家代表也在论坛上发布了《中国青年科学家2019人工智能创新治理上海宣言》(简称《上海宣言》),从伦理责任、安全责任、法律责任和社会责任等四个方面提出治理方向,以此详细展开为隐私保护、多样公平、道德规范、技术稳健、算法透明、法治问责、人类作用、环境友好、应用益民九大原则。《上海宣言》展现了中国青年科学家参与推动全球AI伦理道德发展的责任担当与强烈使命。
AI在全球范围内不同程度地影响着人们的工作、生活,能否有效治理,关乎全人类共同利益。傅莹表示,AI治理需要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如在军事上的无核发展、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等。
“要在全球范围内达成共识,我们首先必须建立一个框架。”联合国科学和技术促进发展委员会副主席彼得·梅杰说,联合国今年有一个“AI FOR GOOD”项目,项目大会上,将有40余项相关议题得到讨论,探讨30余个联合国机构如何在AI发展中发挥作用。”
此次人工智能治理主题论坛的目标是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AI治理国际交流平台,推进各国、各地区在AI治理领域的互鉴与合作;阐释探讨相关治理规则,为世界AI发展贡献中国方案;发布我国在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方面的最新成果。
在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开幕式上,科技部发布了依托上海依图、上海明略科技集团等10家公司建设的新一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塑造以重大功能型平台建设为牵引的良好创新生态,也是上海人工智能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工作内容。
据悉,在科技部战略规划司和上海市科委指导下,2019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治理主题论坛由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和上海科技会展有限公司承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