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祝融号”火星车完成既定探测任务

2021-08-18 09:42  国际在线   - 

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更新了“状态”:“祝融号”火星车完成既定探测任务_fororder___172.100.100.3_temp_9500033_1_9500033_1_6016_5395ead5-74f9-40b5-ba09-e8f0fa85a75e

“祝融号”火星车行驶路线图

  国际在线消息(记者 魏宇晨):国家航天局消息显示,截至8月15日,“祝融号”火星车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大约92个地球日,累计行驶889米,所有科学载荷开机探测,共获取约10GB原始数据,火星车圆满完成既定巡视探测任务。当前,火星车状态良好、步履稳健、能源充足,后续将继续向乌托邦平原南部的古海陆交界地带行驶,实施拓展任务。

  去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经历202天的飞行,走了4.75亿公里,于今年2月进入环绕火星轨道;今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软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7天后,“祝融号”火星车驶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先后获取了“着陆点全景”图像、“地形地貌”照片、“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影像图。

  在巡视探测期间,“祝融号”火星车按照“七日一周期,一日一规划,每日有探测”的高效探测模式运行。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地面应用系统总设计师刘建军介绍,到目前为止,已收集到地形、物质成分、磁场、气象等数据。“比如说(火星)沙丘。目前看,基本上是像我们的新月形、月牙这样的沙丘。另外,我们拍的照片可以看到它比较亮一些,和我们以前国外探测的暗色沙丘的成分不一样。它的来源是哪里?它还在运动吗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关注的内容。通过研究它,我们可以知道目前火星上的气候是什么样的?过去火星的气候变化是什么样的?通过形貌加物质成分,还有我们后面的磁场,可以对现今的火星环境以及火星的古环境进行非常深入的认识。”

  截至目前,“祝融号”火星车已在火星表面运行90个火星日,行驶里程即将突破900米。值得关注的是,1个多月后将出现日凌现象,会造成“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长达约50天的“失联”。届时,环绕器和火星车将转入安全模式,停止探测工作。“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系统总设计师孙泽洲说,“太阳位于火星和地球的中间,这个时期正好也是火星和地球距离最远的时候,它俩运行到太阳在中间变成一条直线的时候,就会出现了(日凌现象)。日凌期主要还是由于太阳的辐射噪声等,导致我们无线通信不能够很有效的进行数据通信。所以(火星车)就要在这一个多月的时间内完全自主的来运行,包括日常的维持自己的健康状态,同时进行一些故障自主检测、故障的重构、故障处理等。”

  对于即将到来的“挑战”,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责任总师崔晓峰表示,日凌时间越长,对探测器的影响就越大。对此,他们已经做好了准备。“这次的日凌时间应该说是比较长的阶段,所以地面就更要对日凌期间的探测器安全做一个非常完善的规划,对探测器进入日凌状态以后的各方面设置进行一个周密的设计,在日凌之前要把这些设置工作完成。同时对进入日凌后的过程进行严密的监视,一旦发生应急的情况,要尽可能地进行处置。”

  此外,一直在“祝融号”火星车“头顶”为其提供中继通信服务的环绕器,也将在日凌现象后解锁新任务,也就是择机进入遥感使命轨道,开展火星全球遥感探测,获取火星形貌与地质结构、表面物质成分与土壤类型分布、大气电离层、火星空间环境等科学数据,同时兼顾火星车拓展任务阶段的中继通信。对于后续整体计划,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工程总设计师张荣桥表示,“9月中旬进入日凌之前,环绕器还是以为火星车做中继为主,继续开展巡视探索。从9月中旬到11月上旬,我们将进入日凌阶段。这一阶段,我们的工程上不安排探测任务,是确保环绕器和火星车能够安全的度过日凌。从11月上旬开始,出了日凌之后,环绕器要以实现全球环绕为主,同时,兼顾我们火星车的巡视探测的踪迹。这是我们一次实现‘绕着巡’整体任务的一个综合的考虑。后续,在取得当前好的基础之上,我们工程系统还会精益求精,努力工作,确保我们探测器的安全,力争为我们科学研究获得更多的有效的探测数据。”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打破困局 填补空白:中国制造智能高清电视芯片量产在即
下一篇:这个小伙在家自制芯片:性能媲美当年英特尔旗舰CPU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