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金龙
刘金龙在回答前述问题时表示,卫星并非最终需求,发射卫星也不是最终目的。天上的卫星多不多,评判依据是卫星服务是否满足了人们的需求。吉林一号拍摄的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图片来自“吉林一号”微信公众号
中国的遥感卫星数量不是太多。如果跟做遥感的卫星公司谈,问他们的产品为什么现在还处于市场前期开发阶段。在他们看来原因非常简单,就是卫星数量不够。图片来自网络
和基站比比,几万颗卫星其实一点也不多。别说全球了,中国有多少基站?我相信这是以十万百万来计的。在我们看来,卫星不是过多,而是供给不足。卫星民企银河航天南通卫星超级工厂
以地面设备为例,因为这个市场的规模不够有吸引力,过去都是一些小型公司在做,技术创新的力度和强度不够。同样的,因为一年只有这么些卫星,地面设备数量也不会多于这个,没有充分的时间去迭代,导致无论是可靠性还是创新的程度都会有很大挑战。SpaceX星链卫星
只有卫星,并且是低轨的卫星,我们一般认为在500公里到2000公里的范围内。卫星民企九天微星唐山卫星工厂
过去航天领域投资不活跃主要是它的商业落地不成熟,目前来看不但探索出了一个方向,同时大大加快了落地速度。建设速度快,能够更快产生商业价值,这会促进更多资本进入,又会形成正向循环,推动这个行业更快速往前走。中国首枚发射入轨的民营火箭双曲线一号遥一 。陈肖 摄
比如商业火箭为什么发射成本很高?因为产量太低了。SpaceX现在是什么逻辑?它很快就会占据世界上西方国家发射很大的份额,它一旦没有外边的发射任务,就发射自己的星链卫星,它这么一直发射上去的最大好处是,它的技术炉火纯青,你跟它的成本没法比了。第二枚成功将卫星送入轨道的民营火箭谷神星一号遥一。陈肖 摄
所以机遇和挑战,我倒觉得过于强调现实困难,会阻碍我们前进的步伐。航天人有个词叫星辰大海,现在被很多行业的人都借用了。你看不到星辰大海,也就看不到解决这些问题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