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下一个颠覆性创新是什么?聆听马斯克与薛其坤院士的对话

2021-03-21 17:59  新华网   - 

新华社3月21日消息,“塑造未来世界的下一个颠覆性创新是什么?”
 
此间举行的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1年会经济峰会上,当主持人清华大学苏世民书院院长薛澜将这一问题抛出,线上线下,屏幕两端,一场关于创新的特殊对话引发关注。
 
“人工智能、数字医药应用都是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将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屏幕一端回答的是有“硅谷钢铁侠”之称的特斯拉首席执行官埃隆·马斯克。
 
马斯克还强调未来跨星际旅行将成为可能:“亘久以来,这是第一次出现生命可以走出地球的机会,我们可以去探索其他星球,而脑机接口技术则可以确保人类意识的传递和延续”。
 
现场接过问题的是去年荣获第五届“复旦——中植科学奖”的唯一中国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薛其坤。
 
“如果50年后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能源用光了,我们的汽车、轮船、飞机该如何驱动?”薛其坤说,答案就是开发用之不竭的太阳能。“下一个颠覆性技术,就是基于太阳能的光电效应和太阳能的高效利用。”“未来氢能将作为可持续能源,应用前景广阔。”
 
一番对话,马斯克和薛其坤找到彼此共同之处,他们都是学物理出身。
 
马斯克22年前放弃了物理学博士学位,转身投入互联网支付、SpaceX火箭、纯电动汽车等创新领域;
 
薛其坤则是中国凝聚态物理领域的知名科学家,他在量子反常霍尔效应方面的研究成果曾被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评价为“中国的实验室里第一次做出并发表出诺贝尔奖级的物理学论文”。
 
学物理比较无聊,如何吸引年轻人对物理、对基础科学感兴趣?面对参会者的提问,他们几乎给出一致答案——
 
“物理学非常重要,是非常有意思的学科,不是干巴巴的计算或背一些公式。”马斯克说,学校教育需要以包含更多情感、更有“温度”的教学来向大家展示物理的精彩。学好物理的同时,他认为经济学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部分,因为提供技术解决方案的同时也要兼顾经济效益。
 
实际上,马斯克曾多次表示,自己推崇运用基础科学思想来解决问题,“我更倾向于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看待世界。物理学教会我运用第一性原理思维去推理,而不是用类比的思维去推理。”
 
薛其坤认为,从物理学出发,我们要教育学生理解这个自然社会,理解自然界的基本规律,但同时也要考虑教育学生如何利用学到的知识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和美好生活努力。
 
“物理一旦学进去是非常有意思的。”薛其坤说,如果你在物理学习上多坚持几年,就会发现更多很有趣的地方,并吸引你继续在物理上前进。“希望大家多学物理。”
 
不到1个小时的对话,马斯克和薛其坤讨论的话题从未来技术到人工智能,从人才培养、信息安全到跨境合作,不断延伸。
 
安全,始终是未来技术和产业发展的重点,尤其在人工智能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未来如何加强安全监管?
 
“任何技术,颠覆性越强,‘双刃剑’力度可能越大,总是有好和不好的一面。”
 
薛其坤说,人工智能将来可能比人还要厉害,但是我们在发展人工智能时一定要设一条红线,一旦人工智能或者机器人超越这一红线时,人类警察应该有能力阻止它。
 
对此,马斯克表示认同,他认为凡是可能影响到人类安全的技术都需要被妥善监管,飞机、药品、汽车都已经在相关监管之下。“人工智能的应对可能是目前人类所面临最重要的挑战,加强安全监管是合理且必要的。”
 
创新无国界。不论是企业家还是科学家,他们都富有创新精神,也希望加强全球创新合作,造福人类社会发展。
 
针对当前受中美关系影响两国科技合作受到阻碍,薛其坤表示,人类共同生活在非常小的地球上,应该加强合作让科技更好造福世界。“科学是认识世界,技术是改造世界,我们改造世界的目的就是让全世界的人变得更幸福。”
 
近些年,特斯拉身体力行推进科技创新全球合作,包括与全球各国大学合作研究电池技术、材料等。马斯克表示,未来将继续寻求与中国各院校合作的机会,共同研究业界先进技术。
 
“中美之间应该建立互信,在加强合作中共创一个繁荣未来。”马斯克说。
 
(原题为《下一个颠覆性创新是什么?——聆听“硅谷钢铁侠”马斯克与中国物理学家薛其坤的对话》)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马斯克:人脑“带宽”有限,需要用人工智能加持提高连接速度
下一篇:科研成果揭示:“玉兔二号”月球车发现的石块源自芬森撞击坑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