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百万美元“未来科学大奖”揭晓:张亭栋、王振义获生命科学奖

2020-09-06 11:00  澎湃新闻   - 

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20未来科学大奖”生命科学奖“

2020年9月6日上午10时30分许,2020未来科学大奖在北京揭晓。哈尔滨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张亭栋、上海交通大学瑞金医院王振义摘得三项大奖之一的“生命科学奖”。奖金为100万美元奖金,使用方式不受限制。
此次大奖之所以颁发给他们,是为了表彰他们发现三氧化二砷和全反式维甲酸对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治疗作用。
张亭栋被誉为砒霜医治白血病的奠基人。其出生于1932年1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终身教授。三氧化二砷治疗白血病的发明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专业肿瘤科建设单位学术带头人,全国区域中医诊疗中心(肿瘤)培育单位学术带头人。
其个人及课题组先后荣获黑龙江省政府科技进步二等奖、黑龙江省政府改革开放30年十项科研成果奖、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与上海合作)、美国杜邦科学技术创新奖、中国专利优秀奖、国际发明专利奖等奖项,1995年获得国家专利,1999年被批准为国家二类新药。2011年9月,获得葛兰素史克中国研发中心生命科学杰出成就奖,2015年度获“求是杰出科学家奖”。2015年12月,获得第六届中国中医科学院唐氏中医药发展奖——中药研究奖,并获得2015年中国科学年度新闻人物。2019年4月,荣获首届“以岭整合医学奖”。
王振义,男,1924年出生,江苏省兴化人。内科血液学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法国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终身教授,瑞金医院终身教授,上海血液学研究所名誉所长。他在医学上的最主要贡献是利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分化,在临床上极大地提高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病人的完全缓解率和长期生存临率。
王振义1948年毕业于上海震旦大学医学院,获博士学位。他先后担任过内科学基础、普通内科学、血液学、病理生理学等教学工作,先后培养博士21人,硕士34人,2003年被评为“上海市教育功臣”。历任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主治医师、主任(1948-1960)、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病理生理教研室副主任、主任(1960-1982)、基础医学部主任(1982-1984)、上海第二医科大学校长(1984-1988)、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所(1987-1996)。
1954年起,王振义从事研究血栓和止血,在国内首先建立血友病A与B以及轻型血友病的诊断方法。1980年起开始研究癌肿的分化疗法。1986年在国际上首先创导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获得很高的缓解率,为恶性肿瘤在不损伤正常细胞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诱导分化疗法取得效果这一新的理论,提供了成功的范例。因而获得国际肿瘤研究奖五项,国家级奖七项(一项第一作者)。发表论文20余篇,主编专著5本。1992年当选为法国科学院外籍通讯院士。1993年获法国荣誉骑士勋章。1994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0年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其荣誉科学博士学位。2011年荣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2年3月6日,由于在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研究中取得原创性成果及开发全新疗法,与中国科学院院士陈竺共获第七届圣捷尔吉癌症研究创新成就奖。
癌症仍然是人类健康的一个主要威胁。在人类探索癌症治疗的过程中,张亭栋和王振义对治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做出了决定性的贡献。APL曾经是最凶险和致命的白血病之一,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使APL治愈率达到90%。几千年来,三氧化二砷(ATO,俗称砒霜)曾被试用于多种不同的疾病,但其疗效一直没有得到可靠的、可重复的和公认的结论。20世纪70年代,张亭栋及其同事的研究首次明确ATO可以治疗APL。20世纪80年代,王振义和同事们首次在病人体内证明全反式维甲酸(ATRA)对APL有显著的治疗作用。张亭栋和王振义的工作在国际上得到了验证和推广,使ATO和ATRA成为当今全球治疗APL白血病的标准药物,拯救了众多患者的生命。
未来科学大奖是中国首个世界级民间科学大奖,由未来论坛于2016年创立,下设生命科学奖、物质科学奖、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三个奖项,单项奖金100万美元,每个奖项由四位捐赠人共同捐赠。大奖采取提名邀约制和国际同行评议制。在奖项评审过程中,有包括诺奖得主、图灵奖得主、菲尔兹奖得主以及数十位美国、法国、德国等国的科学院、工程院院士,参与了未来科学大奖的提名与评议过程。今年三个奖项共接收到200多封推荐信。
未来科学大奖每年在中国北京举办颁奖典礼,对为全人类做出重大科研成果的科学家予以表彰。颁奖典礼同期举行的科学峰会,旨在邀请全球范围内卓有建树的科学家,分享科学发展的前沿成果,探讨学科交叉与学术创新,推进科学主导的产业应用。
历届获奖人
2016年至今,未来科学大奖共评选出16位获奖者,获得了科学和社会领域的广泛认可。他们均是来自生命科学、物理、化学、数学、计算机等基础和应用研究领域极具成就的科学家。他们分别是:
生命科学奖
2016 卢煜明(Yuk-Ming Dennis LO)
2017 施一公
2018 李家洋 袁隆平 张启发
2019 邵峰
物质科学奖
2016 薛其坤
2017 潘建伟
2018 马大为 周其林 冯小明
2019 王贻芳 陆锦标(Kam-Biu LUK)
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奖
2017 许晨阳
2018 林本坚(Burn J. LIN)
2019 王小云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多家疫苗产商拟联合承诺,不会将新冠疫苗提前交美FDA审批
下一篇:十问亿级神经元类脑计算机:AI领域有望突破,哪些还需火候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