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追溯历史——汶川地震》的屏幕前,一位澎湃新闻的读者李小姐驻足了很久。据李小姐介绍,她自己就是四川人,地震已经过去了十二年,她感慨说记住历史,好好活着,是那场灾难教会她的。
当日新闻站分享会的主题正是关于汶川地震,题为《震后十年,我们陪她追寻妈妈的记忆》。澎湃新闻原创视频部资深记者吕啸,作为汶川地震十周年纪录片《妈妈,我还是想你》(以下简称《妈妈》)的主创团队成员之一,讲述了他四个月的拍摄历程。
汶川十周年是几乎每个中国媒体都会做的选题,为了找出新角度,澎湃新闻记者从2017年就开始进入北川拍摄,而之所以选定张丹玥则是源于2017年5月11日晚上发出的一条寻人启事。
地震发生时,年仅11岁的张丹玥失去了在北川中学教书的母亲彭建,未能见到母亲最后一面的她,希望通过寻找母亲的学生拼凑出母亲的形象。于是,有了四个月的找寻之旅。
没有宏大的摄制组,没有高端的设备器材,一位编导,两位摄像,以及中途短暂来协助拍摄同事,纪录片《妈妈》开拍了。四个月,从北川到成都,从绵阳到南充,走过大半个四川,开过无数盘山公路,吕啸一行跟着张丹玥去到不同的地方,跨越了十年去连接过去与现在。
纪录片唯有真实最打动人心
吕啸在现场分享说,纪录片拍摄中,建构和编导无处不在,在合理范围内对被摄对象进行一定程度的引导和把控是必要的,且任何的拍摄者都会有主观意识。但同时,拍摄团队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让拍摄对象做违背他们个人意愿的事情。那么,这样呈现出来的纪录片就是真实的,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同一件事。
除了保持真实,不摆布,不刻意,保持克制,不过度煽情,对逝者抱有最大的尊重也是《妈妈》团队的共识。在关于汶川地震题材的拍摄中,悲痛伤心是最容易获得的素材,但是在《妈妈》里,关于“眼泪”的镜头却被谨慎地使用着。
主人公张丹玥是个很爱哭的女孩,但是在很多情况下,拍摄团队只选择了“一滴泪”。吕啸在现场用创维电视播放了这样的片段:当张丹玥从外公生前好友口中得知外公遇难前最后场景,并接过外公编辑的诗集时,实际上哭得很厉害,但是镜头里只留下“一滴泪”,而不是肆意宣扬悲伤。
在对张丹玥母亲还原的过程中,《妈妈》团队也同样克制,没有对逝者过多的痛哭思恋,更多是以真实温暖的回忆还原出“老师”,“好友”,“学生”彭建。
拥抱过去,让现在更有希望
“4月初拍摄完最后一个场景,我们和张丹玥合照,随后启程返回上海。我回到家,时隔数月,猫已经不认识我了。从羽绒服到短袖,感觉就像结束了一场经历四季的旅行。”吕啸说。
在这场旅行中,吕啸看到经历了那场大地震的人里,有些人在努力地走出来,但心底的一部分还是走不出来,像是张丹玥;有些人走出来了,在真正努力地活,比如郑建宇;还有些人走出来后还有勇气常常走回去,如代国宏。但不管是谁,对于这些经历磨难后还积极生活的人,他都报以敬佩。
有观众好奇张丹玥现在的情况,从吕啸口中得知,和纪录片结尾当教师不同,张丹玥目前已辞去教师一职,今年在准备考公务员。没有选择和外公、妈妈同样的职业道路,这或许才是她自己。
那些经历汶川地震的幸存者在积极地面对生活,创维也将这一勇气融入血脉中,不断致力于科研创新,打造出W81系列在多个纬度上将科技与美完美结合。外观设计上,W81系列电视采用超薄无缝贴墙的Wallpaper OLED壁纸设计及分体式结构,并利用OLED屏幕自发光、柔性的特点,将屏幕的厚度再次压缩,以4.6mm超薄机身突破传统形态限制,打造出具有壁纸形态的新型电视科技产品。
画质表现上,源于OLED自发光技术,拥有高对比度、响应速度快、视角广等特点,使得W81能带来更加出色的画质显示效果。音质上,W81搭载了杜比全景声(Dolby Atmos)2.1.2,带来全方位震撼的灵动音效。智能交互方面,W81同时搭载Swaiot OS和酷开双系统,具备智慧屏幕与智能电视双重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