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机器学习太讨厌:细数ML五大罪,引发网友大讨论

2019-07-16 16:20   美国新闻网   - 

在当今的人工智能领域,机器学习已成主宰,独领时代风骚。
但登上技术王座并不意味着地位永固,万众归心。
 
偏偏就有人不买账,恨不能拿着大喇叭向全世界宣布:讨厌机器学习!
 
甚至还有理有据,灵魂拷问机器学习。
 
振臂一呼,追随者众。对机器学习的质疑掀起波澜,引发了一片热议。
 
五问机器学习
 
质疑源自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人工智能研(shou)究(nue)者。
灵魂质疑一:今年的技术明年就out
 
当年还说RNN好,转头就投入了CNN的怀抱。
 
如果不做技术的弄潮儿,转眼机器学习的大浪就把你拍死在沙滩上。
 
技术迭代是正常的,可无休止的更新会让一天的专注学习全都付诸流水。
灵魂质疑二:付费墙
 
想做机器学习,数据集和算力缺一不可。
 
拥有更强大的计算资源,你就可以快人一步地训练并测试方案。
 
那不就是比谁更能烧钱吗?
诚然在许多工业领域,资金投入一样非常重要,钱总能带来更快更好的进步,但在机器学习领域,问题远不止于此。
 
只要肯烧钱,即使你的数据集分类器是一坨垃圾,你的模型也可能比别人学得更快更好——这才是问题所在。
 
哦,做数据集也要花钱呢!
 
这还不够让人讨厌的吗?
 
灵魂质疑三:code/改进机器学习代码令人沮丧
 
黑盒是老生常谈了,但你可知道,它竟给程序员造成了精神折磨?
 
码代码解决问题给人一种创造的快感,但神经网络的黑盒属性破坏了这一切。
 
做一个炼丹师会快乐吗?不会的。我调参了,我的分类准确度提升了,可它是为什么提升的?鬼知道!
 
这位工程师举了个例子,Ta曾花费了数周的时间在改变输入数据的形态和设置,调整每个层的节点数量这样的事情上,然而,这一切毫无效果。
 
有一天Ta把稠密层上的激活函数从relu换成了selu,神奇的事情出现了,只是改变了字母,网络的准确度就超越了过去几周里所有的尝试!
 
这样的感觉太糟糕了,就好像你并把握不住你的代码。你做出了调整并且也知道会有所改进,可这个改进在何时何地以何种程度出现,没人能给出准确的答案。
 
花费在这种事情上的时间越久,失望的感觉就会捆得人越紧,到底是我玩机器学习,还是机器学习玩我?
 
工程师可不是无情的调参机器啊。
灵魂质疑四:依赖数据集
 
没有数据集的神经网络是没有灵魂的空壳,可数据集会存在什么样的bias可说不好。
 
拿考试复习来举个例子,非机器学习的方式是从头开始建立对学习资料的理解,扎实的理解足以解决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
 
而机器学习的方式则是搜集教授前几年出的试题,而后疯狂刷题。
诚然刷题可能会让成绩更好看,但问题是在考试结束之后,在实际解决问题之时,真正掌握了知识的人更有可能发挥坚实的作用。
 
更糟糕的是,在机器学习的逻辑里,如果答题出错,那么一定是因为这道题没出过。
 
在实际应用场景当中,神经网络会把数据集里的固有偏差变成自己的特质,在遇到以前没有见过的情况时它就变成了那个不靠谱的猪队友。
 
灵魂质疑五:建议使用机器学习解决问题的人和真正的ML工程师缺乏联系
 
引发热议
 
五点质疑引起热烈讨论,许多人产生了共鸣:
 
我非常烦恼的是有些人文章写得稀烂还沾沾自喜,要是不开源代码,我压根不想读他们的文章。在这个领域里,许多结果根本无法重现。
 
付费墙这件事我也很想吐槽。看英伟达的论文里说的:噢,看我们这个网络多么鹅妹子嘤,你只需要8个V100就能复现我们的工作哟。简直想打人。
赞成。让模型变快基本就是纯靠经验,课程和教材都没啥帮助。不过倒是有一些技术标准可以用来诊断模型里偏差 vs. 方差的问题。
也有人不以为然:
 
我认为这些方法并没有变化得那么快。注意力机制是在2013年提出的,但它对机器翻译来说依然非常重要。同样的例子还有LSTM,90年代末期它就出现了。
 
甚至是RNN,尽管用的比以前少了(这也是有争议的),但ResNet在概念上仍对LSTM有很大影响。
机器学习的准入门槛很低了,有时候甚至能从Google和AWS上拿到免费的GPU时间。即使是在计算机科学领域,ML也不是最贵的。更何况ML是非常开放的,很多最新研究成果都能轻松获取。
其实,机器学习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领域,它潜力巨大,但这也意味着存在许多未知。随着基础研究的推进,这个黑盒在未来很可能渐渐透明,发挥更加强大的超能力。
 
你觉得呢?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识谣言、辨假货 人工智能已活跃在打假一线
下一篇:日国立天文台发声明呼吁: 减少人造卫星对天文观测的影响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