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财经 > 科技 > 正文

狗检出新冠弱阳性会传染人?无证据,但人与宠物应亲密有间

2020-03-03 12:55  科技日报   - 


      近日,香港特区政府渔农自然护理署(以下简称“渔护署”)发布公告称,一位新冠肺炎确诊患者的家犬口腔、鼻腔样本呈弱阳性。但该犬无任何相关病征。
 
      鉴于目前还没有证据证明“宠物会感染而发病或传播新冠肺炎”,渔护署称,将进一步抽取样本化验,以确定该犬是已感染新冠病毒,还是其口腔及鼻腔仅从环境中沾染了病毒。
 
      家犬检出新冠病毒弱阳性是怎么回事?养宠物的人该注意什么呢?
 
      病毒检测呈弱阳性尚不能说明该犬已感染
 
      “香港确诊患者的家犬病毒测试呈弱阳性反应,最大的意义就是警示——让大家注意此事,而并非可以判断确有其事了。至于犬有没有真正感染,需要多方面的证据支持。”犬猫传染性疾病防控专家、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临床兽医系教授吕艳丽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弱阳性代表病毒载量比较低”,一位动物病毒性传染病防控专家告诉科技日报记者,当前新冠病毒以核酸检测为主,一方面,这种方法检出的只是病毒片段,不能代表活毒;另一方面,犬类冠状病毒与人冠状病毒有一定的序列同源性,该犬的核酸检测呈弱阳性,也可能代表一种交叉性结果。“必须通过进一步检测才能得出科学结论。”
 
      “香港病例是个个例,弱阳性的结果无法区分是机械性带毒还是一过性感染等情况。”吕艳丽进一步解释道,核酸检测十分敏感,可能家犬口鼻腔沾到的几个病毒被检测出来了,这是机械性带毒。一过性感染是指犬只感染病毒后依靠自身抵抗力很快把病毒清除掉,感染到此为止,不会向体外继续散播病毒。
 
      吕艳丽表示,犬类的新冠病毒确诊应包括“多次核酸检测、血液抗体检测乃至病毒基因测序等”。她认为,一次核酸检测呈弱阳性说明不了问题,因为存在“假阳性”和“死病毒”的可能,这在传染病检测中很常见,而如果同一只狗血液抗体检测也呈阳性,意义就非常大。“感染过新冠病毒后,犬类体内应当能检出新冠状病毒特异性抗体。”
 
      无证据显示犬猫会感染新冠病毒
 
      中国实验动物学会推荐专家、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实验动物研究所研究员魏强说,世界卫生组织曾表示:并无证据显示犬猫等陪伴型动物或宠物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
 
      综合目前的情况,吕艳丽也表示,犬猫感染新冠病毒的证据不足。她以疫情较为严重的武汉地区为例说道:“当地确诊患者已有4.8万例,养宠物狗的人群很庞大,但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例相关报道,就能说明家犬感染病毒并传播给人的可能性非常小。”
 
      动物不感染新冠病毒,有什么科学依据吗?兽医外科学教授林德贵近期就做过相关科普。冠状病毒已存在5万年,并进化成了适应每个物种的相应病毒,冠状病毒家族有四大群体,分别称为α、β、γ、δ。α属和β属主要感染哺乳动物,γ属和δ属主要感染鸟类和鱼类。目前发现的犬猫冠状病毒都是α属,新冠病毒则是β属。
 
      还有一种观点认为,犬猫不感染新冠病毒,还可能因为犬猫体内缺乏人类ACE2受体,无法与新冠病毒的S蛋白结合,因而无法感染。吕艳丽对此较为认可,但她也指出,新冠病毒非常复杂,ACE2受体可能只是一个方面。
 
      专家提示人和宠物应“亲密有间”
 
      “如果动物能携带该病毒,理论上人接触携带病毒的动物是有可能感染的。” 魏强表示,家中养宠物的人和宠物应“亲密有间”,发现宠物有分泌物、排泄物异常,发烧时要及时就医。
 
      “如果家犬是机械性带毒,那跟人们鞋子上粘了病毒或者环境里有病毒是一样的,建议参考中国疾控中心的规范防护措施。”吕艳丽说,养宠物首先要有自我防护意识,与宠物关系别太亲密。比如,任由家犬舔手舔脸、与宠物“同枕共眠”,都属于宠主“恶习”。为什么呢?因为在舔的过程中,狗狗口腔内的细菌可以感染人(尤其是有口腔问题的狗狗)。很多文献报道,从养狗人的皮肤创伤或伤口中分离到的病菌跟他们饲养的狗口腔内的病菌是相同菌。
 
      “遛狗的时候一定要有狗链牵引,避免狗到处跑接触某些病原。”吕艳丽补充道,科学养狗一定要定期驱虫防疫。随意捡流浪狗或流浪猫,甚至是接触流浪动物,也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因为流浪动物可能携带人兽共患的寄生虫、细菌或病毒,比如弓形虫、布氏杆菌、狂犬病毒等。接触这些动物时一定要做好个人防护,要带动物去宠物医院体检并做好隔离观察。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美最新《科学与工程指标》报告指出:中美研发支出差距正迅速缩小
下一篇:美国mRNA疫苗开启人体测试:无前期数据,难判断研发进展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