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使馆 > 正文

中国驻德大使:欢迎德方加大“中国能力”建设

2020-12-02 19:49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网柏林12月2日电 (记者 彭大伟)中国驻德国大使吴恳日前表示,欢迎德方加大“中国能力”建设,希望德国的“中国能力”建设能推进中德之间的理解和合作,让两国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在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中实现共同发展。

  吴恳当地时间11月30日在“中国教育网络”线上开幕活动发表视频致辞时作出上述表示。

  吴恳说,当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肆虐,持续影响各国交流与人员往来。但我相信,疫情虽然可能迟滞国家之间交往的步伐,却改变不了不同文化之间互学互鉴的愿望。

  吴恳表示,人与人的交流,特别是青少年交流,是中德关系发展的坚实基础和重要动力,也是我们了解彼此国家的重要渠道。教育作为人文交流的重要载体,对于拉近中德两国民众的“心灵距离”更是必不可少。在此背景下,“中国教育网络”应运而生,架起中德交流的新桥梁,具有独特意义。这有利于促进中德青年交流,还将为中德全方位战略伙伴关系的进一步发展增添正能量。

  “不同文化之间存在差异,这是人类历史的常态,也是世界丰富多彩的源泉。在和平共处的基础上积极借鉴其他文明的优秀成果,一种文明才能不断获得发展与进步。”他指出,遗憾的是,虽然人类社会即将进入二十一世纪的第三个十年,但偏见和误解仍不时阻碍不同国家和文明间的交流合作。“因此,我们欢迎德方加大‘中国能力’建设。”

  吴恳以个人经历指出,对另一个文化的“能力”,首先就是理解、倾听、接触对方的意愿。“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我就因学习日耳曼语言文学和德国结下了不解之缘,成为中国‘德国能力’建设的一员。80年代末、90年代初,我在外交生涯初期也亲历了两德统一这一对德国、欧洲乃至世界形势产生深远影响的重大历史事件。此后,我始终关注德国和中德关系发展,努力在中国、德国和欧洲之间构建理解、交流和友谊的桥梁。”

  他表示,当前,全球交流与合作的大潮中出现了一些令人担忧的苗头。例如逆时而动的“脱钩论”,将别国语言文化机构视为施加政治影响的工具等。“因此,我希望德国的‘中国能力’建设能推进中德之间的理解和合作,让两国在相互尊重、平等相待的基础上交流互鉴,在取长补短、兼收并蓄中实现共同发展。”

  吴恳预祝“中国教育网络”取得成功,成为中德加深理解的“催化剂”和增进友谊的新平台。

  “中国教育网络”(Bildungsnetzwerk China)由德国墨卡托基金会设立,以促进中德学校交流、师资培训和在德中文教学,加强德国“中国能力”建设。德国外交部国务部长明特费林、墨卡托基金会理事长施瓦茨、歌德学院秘书长艾伯特在开幕活动上致辞。(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驻莫桑比克使馆提醒中国公民和机构务必加强安全防范
下一篇:中国驻温哥华总领事看望慰问孟晚舟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