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驻英大使在英媒发文:建设性伙伴关系不可能建立在恶意中伤基础之上
中新社伦敦10月24日电 (记者 张平)中国驻英国大使刘晓明23日在英国主流大报《金融时报》纸质版和网络版同时刊登署名文章,题为《建设性伙伴关系不可能建立在恶意中伤基础之上》。
刘晓明在文章中指出,贵报10月15日文章曲解中国的外交政策,误导公众。刘晓明表示愿强调三点:
第一,不干涉内政是国与国交往合作的基本前提。65年前,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兴起非殖民化运动,中国与印度、缅甸共同倡导了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已成为国际关系基本准则和中国外交政策的基石。
作为一名职业外交官,我第一次出国常驻和第一次出任大使都是在非洲国家,亲身感受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中国对非政策中的生动体现。中非互利合作不断走深走实、取得丰硕成果。中国在非建设学校和医院等300余所,累计派遣医疗队员2万人次,医治患者逾2亿人次。
第二,中国不干涉别人,也不会坐视“被干涉”。中国坚定维护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不会对各种恶意中伤“缄口不言”,更不会“委曲求全”。在任何社会,相互尊重是交流合作的前提。比如,2014年,NBA洛杉矶快船队前所有者因发表种族歧视言论,被NBA终身禁赛,这体现言论自由也须有界限。任何挑战国家主权、社会稳定的言论,都不属于言论自由的范畴。近期,NBA负责人和有关球队高管发表不当言论,严重伤害中国人民感情,中国自然会做出必要反应,表明自己的立场。一边大把赚钱、一边却对你的客户“出言不逊”,这在西方恐怕也是行不通的。
第三,西方标榜的“言论自由”实质上是掩盖事实真相。贵报文章提到香港局势,我不禁要问,英国媒体就此有“言论自由”吗?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人们只能看到香港警察正当执法被说成“高压暴政”,暴力示威者被描绘成“弱势群体”,极少见到有媒体报道暴徒在街头打砸抢烧、对警察和路人暴力攻击的“新极端主义”行为,难道这不是在“拉偏架”吗?如果在推特、脸书、YouTube、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发表支持港警或特区政府的言论,经常会被“封号”,难道这是“言论自由”吗?香港事态发生以来,我多次向英国报刊投书阐明立场,但均被拒登,难道这也是“新闻自由”吗?!(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