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中国驻法国大使馆网站消息,为确保奥运期间赴法中国公民安全,中国驻法国使领馆结合当地安全形势和领保工作实际,汇总了旅法中国公民常见安全案例,供大家“避雷”参考。
案例一:飞来横祸
刘女士来法旅游,出戴高乐机场后搭乘网约车去酒店,因为是晚高峰时间车辆行驶缓慢,突然从车辆后面窜出两辆摩托车,砸破刘女士搭乘车辆的后挡风玻璃后将刘女士的行李偷走,随之逃之夭夭。
法国媒体多次报道类似盗抢事件,极有可能的原因是当事人穿着奢侈品或佩戴名贵首饰,出机场即成为不法分子“目标”,建议来法中国游客不要“露富”,以免成为犯罪分子目标。
案例二:慈善募捐
陈先生夫妇到埃菲尔铁塔游玩,他们刚下出租车,就有一位手拿记事本的女士走上前来,表示自己在为一个慈善机构募捐,希望陈先生慷慨解囊。
事实上,此类“慈善募捐”是常见骗局之一,而且演绎出各类衍生版本(如谎称游客丢失钱包求助等),目的是利用大家的同情心行骗,而且在当事人和不法分子攀谈过程中,很有可能被小偷盯上,趁当事人不注意的时候行窃。
案例三:“优惠”换汇
林先生是刚来法国读书的学生,不久前通过微信群结识了一位在法国做生意的“老乡”。某天,这位“老乡”发了一则朋友圈,表示自己急需将手中的欧元兑换为人民币,汇率比银行优惠。林先生正好也需要欧元,便与对方取得联系,向对方提供的账号汇款,但对方迟迟不打款,留言也不回复,数日后这位“老乡”已把林先生微信拉黑。
当事人以“优惠汇率”为诱饵,目的是骗取钱财。防人之心不可无,类似换汇行骗不仅会造成财产损失、泄露个人信息,有的还会卷入洗钱、假钞等刑事案件。因此,建议大家通过正规机构兑换货币。
案例四:地铁购票
刘先生参观完卢浮宫后准备搭乘地铁回酒店,由于是周六高峰时段,地铁站排队买票的乘客很多,这时旁边一位“好心人”主动告诉刘先生自己多买了一张票,可以原价转让。刘先生一方面觉得排队队伍太长,另一方面担心不懂法语不知道自助售票机如何操作,便欣然同意。
殊不知这位“好心人”转让的可能是一张折扣票或过期票,要么无法正常通过闸机,要么遇到地铁工作人员查票会面临罚款。建议大家不要图一时便利,应通过正规渠道购买地铁票。
案例五:“拾金不昧”
万先生在塞纳河畔遛弯时,突然听到金属物件掉在地上的叮当声,随即有人在万先生身边捡起一枚“金戒指”,提醒万先生是不是丢了东西。万先生随即表示否认,对方表示因为戒指是两个人共同发现的,好运应该共享。但万先生没有理会,随即走开。
遇到此类骗术,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快速走开,不要有看热闹、占便宜等心理。
案例六:街头猜球
在巴黎各大景点附近,经常会有人在进行“街头猜球”的赌博小游戏,即向行人展示一个小球和三个碗,然后打乱次序让人猜小球在哪个碗里。
此类骗局在网上有很多揭秘视频,法国媒体也进行过报道。只要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所有的输赢都被精心设计过,一直只有团伙里的几个托儿猜中。对于这类骗局,最好的应对方法就是不凑热闹。
案例七:“好心”帮忙
白女士正在凡尔赛宫参观,突然被两位陌生人拦下,指着她的衣服说着什么。她转头一看,原来是自己的衣服被沙拉酱弄脏了。白女士甚是尴尬,忙取下背包,拿出纸巾擦拭,两位“好心人”也在一旁帮忙。等他们离开后,白女士才发现自己装在外衣口袋里的手机和钱包早已不见了踪影。
类似的案例也包括当你一个人开车在十字路口等红灯时,可能会遇到“好心人”过来敲打车窗,示意你轮胎亏气,目的是转移你的注意力达到盗取财物的目的。
案例八:“幸运”红绳
宁先生走在巴黎圣心大教堂的台阶上,移步换景地俯瞰巴黎美景。这时,一位陌生人拿着一个小红绳走过来,要套在他手上为他变魔术。宁先生本想拒绝,但看到对方满脸笑容,感觉盛情难却,只好驻足观赏。魔术本身并不怎么精彩,宁先生还不情愿支付了五欧元的小费,后来才发现自己身上的钱包早已不见踪影。
旅游景点人员密集,请看管好自己的行李物品,避免分散精力给小偷以可乘之机,对此类把戏勿围观、勿参与。
案例九:地铁惊魂
赵女士准备乘坐地铁返回酒店,玩了一天的她坐在靠近车门的椅子上饶有兴致地浏览手机中的照片,就在车厢门即将关闭的一瞬间,一名乘客从她旁边走过,快速抢走她的手机然后跑出车厢。等赵女士反应过来,车厢门已经关闭,她只能无奈地透过车窗玻璃看着对方朝自己微笑着挥挥手转身离去。
在地铁等交通工具上避免长时间使用手机,建议尽量选择靠里的位置,时刻留意随身物品。
案例十:行李盗抢
张女士来法旅游,乘坐大巴抵达酒店后,就在她在酒店前台办理入住手续时,一个黑衣人迅速拿走她身边的行李箱,飞奔出酒店大门,进入一辆等候多时的车辆飞驰而去。
在酒店、景区等公共场所要留意自己的随身物品,确保行李处在双手可控范围内。同时,尽量选择有资质、信誉好的旅行社,提前了解入住酒店所在区域环境等信息。
案例十一:网络诈骗
前不久,某旅法网友在小红书账号上分享了其遭遇电信网络诈骗的经历,对旅法侨胞、留学生和来法中国公民有一定借鉴意义,经商当事人同意,现分享如下:
5月底,当事人接到一名自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工作人员来电,要求其来使馆领取一份公文,大致内容是当事人身份信息被用于注册国内某手机号和某医药类微信号,因涉嫌违规贩卖药品,该手机号遂被国内公安部门停用,要求当事人在两个小时内回传在国内某公安局(手机号注册地)的报案单。
当事人表示没有办法联系国内某公安局时,该“工作人员”表示可为其转接“报警热线”,一位自称“郭警官”男士接听电话,确认当事人信息,并要求与当事人视频通话核实身份。“郭警官”告知当事人身份信息可能被盗用,除涉嫌违规贩卖药品外,还涉及一宗金额为180万元人民币的诈骗案,需配合警方调查,并在每天固定时间通过手机进行四次“安全汇报”。“郭警官”还在电话中向当事人详细解释集资诈骗、取保候审等法律术语,并重申有关保密要求。
6月1日,“郭警官”来电表示收到有关部门“决定”,需要当事人填写一份“个人担保书”,因该犯罪案件涉及层级和密级较高,需严格对外保密,并表示将向另一名“向队长”汇报,为其争取取保候审机会。
6月2日,“郭警官”继续来电表示,当事人需缴纳92万元人民币争取取保候审,再次要求当事人对外保密并记录了其银行卡信息。随后几天时间内,当事人接到“郭警官”数通电话,要求尽快缴纳保证金争取取保候审机会。
为打消当事人疑虑,6月8日,“向队长”与当事人进行视频通话,在视频中展示其工作地点,装修风格与国内公安机关一致。
6月9日,“郭警官”再次来电,表示经做工作“保证金”可降低至78万,希当事人尽快筹钱,以便警方尽快申请调查结案。
6月11日,在朋友提醒下,当事人拨打中国驻法国大使馆领保电话核实情况,使馆工作人员提醒其为电信网络诈骗,切勿上当受骗。当事人随即给“郭警官”打电话并质疑其身份,“郭警官”听后气急败坏挂断电话。
随着民众防诈反诈意识提高,犯罪分子的手段和花招也不断翻新升级,特别是不法分子通过改号软件模拟成中国驻法使领馆来电,具有一定迷惑性,但归根结底都是冒充公职人员身份骗取当事人信任并诱导其转账汇款,“别理会、别汇钱”是防范电信网络诈骗最有效六字诀。此外,部分不法分子还以“案情保密”和“维护家人安全”为由,通过恐吓等手段精神操控受害人,进而向其家属谎称受害人被绑架并索要赎金。
中国驻法国使领馆再次提醒在法中国公民:中国驻法国使领馆和国内公检法机关不会以电话方式通知本人涉及信用卡诈骗、跨境洗钱或其他刑事案件,不会通过微信、QQ等聊天软件与本人联系并发送“警官证”、“逮捕令”、“保密函”等文件,更不会要求汇款至“安全账户”或缴纳“保证金”。
应对建议
一、在抵离酒店、景点拍照、外出就餐或购物时,注意保管好个人物品,将行李箱、手提包、手机、证件等放在视线可及、双手可控的范围内,并留意周围可疑人员。
二、乘坐公共交通时,尽量不在靠近车门处玩手机。自驾游览时,请注意行车安全,切忌疲劳和酒后驾车,不要在车中留存任何物品。
三、避免随身携带大量现金和穿戴贵重首饰、手表等,不在公共场所“露富”。遇陌生人搭话要保持警觉,对变魔术、填问卷、街头搭讪等典型障眼盗窃手法提高警惕,坚决拒绝并快速离开。购物结束后,重点防盗抢。
四、备好护照、签证、入境章等复印件,留存亲属、银行、使领馆等紧急联系方式,以备不时之需。
五、不轻信陌生人,不贪小便宜,防范电信和换汇诈骗。
六、如不幸遭遇盗抢或其他安全事件,请及时报警并联系中国驻法国使领馆寻求协助。
外交部全球领事保护与服务应急热线(24小时):+86-10-12308或+86-10-65612308
驻法国大使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33-153758840
驻马赛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33-491320018、491320019
驻斯特拉斯堡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33-609994464
驻里昂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33-785620931
驻圣但尼总领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262-693925807
驻帕皮提领事馆领事保护与协助电话:+689-87295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