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上海9月12日电(钱人源 许婧)在第37个教师节来临之际,上海市侨联组织中医专家走进中科院上海分院,为奋战在科研和教学一线的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科技工作者送上中医讲座、现场问诊“健康礼包”。
“收获满满,学习了博大精深的中医文化,得到非常专业的诊疗建议,也感受到侨联给予我们的关爱。”从英国学成归来的中科院上海分院科研助理李泽源在问诊后说。
讲座中,医学博士、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师、原上海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名医大会诊》嘉宾主持汤康敏围绕“中医养生——艾灸伴你行”进行了分享。
“相信大家都听说过或试过艾灸,但什么人群、什么症状适合艾灸,如何艾灸,何时艾灸呢?”汤康敏介绍,艾灸治疗偏于寒证、虚证和预防保健,如风寒感冒、手脚冰凉等适宜艾灸,而热性体质,或如已经发热,便不能再“火上浇油”了。艾灸治疗还要遵循先阳后阴、先背腰后腹部,先上后下、先头部后四肢,先少后多、艾灸火力由弱增强以及白天更适宜艾灸等规律。
“熬夜伤身的道理大家都知道,但如果晚点起床,把觉补足,还伤不伤身呢?”上海市针灸学会针灸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中日医学科技交流协会生物物理技术应用分会常委、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主治医师宋秀玲围绕“十二时辰与经络养生”进行了分享。她介绍,人体的十二条经络和经络气血流动分别与十二时辰相对应,比如子时,即半夜11点到凌晨1点,对应胆经,胆主决断,子时是阳气生发的时间,如错过子时睡觉便会伤胆,补觉也是不行的,所以建议规律作息。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药临床药学分会副会长、《上海中医药报》总编辑、《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副主编倪力强博士从扶正祛邪、三因(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中医理念切入,分享了抗疫防病和秋日养生的建议,认为戴口罩、不聚集等防疫措施体现了中医祛病理念,要继续坚持;提出养生要顺应规律、有节有度,志闲少欲,知行合一。
“平时也有疲劳乏力、睡眠不好、食欲不振等情况,通过讲座学习到了一些可以自己按摩的穴位和艾灸的方法,咨询时医生也给了很适用的建议,很受益。”“平时接触中医药比较少,今天增长了很多养生理念和知识,会更重视自己的健康管理,注意防止熬夜、久坐等不良习惯。”现场问诊受到分院科研人员热烈欢迎。
“近些年来,我院引进了大量海外高层次人才,投身科学事业,取得丰硕成果。”中科院上海分院分党组副书记、纪检组组长、研究员王东在致词中表示,要进一步支持分院侨联开展工作,服务侨界科学家创新创业。
上海市侨联主席齐全胜出席活动,对全市侨界教师致以节日祝贺,对中医专家应邀参加为侨办实事活动表示衷心感谢。“本次活动也是本市侨界与龙华医院等弘扬中医文化协作机制的一次实践,我们要在中医药单位支持下继续办好实事,让中医药更好惠及侨界和公众,更好走出去。”
活动期间,中科院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所长谢晓明、副所长狄增峰会见上海市侨联一行,介绍了研究所事业发展情况。(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