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尔博物馆7名青年大使从中国上海博物馆进行培训、实践,并刚回到美国,并于17日在宝尔博物馆进行汇报。
这个青年大使(或青年小大使项目)是该博物馆的高端会员的项目,由宝尔博物馆华裔董事长施刘秀枝(Anne Shih)在2000年创立,并由中华文化艺术协会进行资助,让学生们能通过公共服务和公开演说,了解到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这个项目以在美国出生的华裔高中生提供一个了解中国文化的机会,今次也有来自台湾的高中生参加。
培训的语言是使用英文,老师Anne Llewellyn和Becky McReynolds也是来是专业教育人士和该博物馆的专职导览。
青年大使Ian Shih,是来自汉庭顿沙滩高中(Huntington Beach High School)的十年级生。他指出这是一个丰有教育性的经历,这令他可以学习到这个世界的独得之处。这是一生人中应该有的经历,如果有第二次机会,希望再到中国。在美国,人们会对中国有固化形象,对于他来说中国人是非常特别,人们很努力。
来自Sage Hill学校的青年大使Tyler Chen第一次去到中国上海,在这次旅程之前,他对于中国的印象,就是从别人听到的。去到上海,感觉这个大城市充满活力,而且他的中文也变好了。
他也表示,在这次上海博物馆的工作中,他觉得最深刻的展品是来自西汉的文物"内清以昭明透光镜"这个展品的镜面皆光亮平滑,仍可鉴人,镜面在阳光或直射光线的照射下,镜面的反射光能映射出与镜背花纹相对应的图像。发生这种现象是非常偶然,由于在铸造冷却和加工研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使镜面产生了与镜背纹饰相应的起伏不平,这种现象目测是很难察觉的,更没有手感。当光线照射时,通过光程放大,平整处是折射光,拱起处是漫反射,镜面与文字线条相应不均匀,产生了与镜背花纹相应的效果,导致了类似透光的效果。
另一位来自Sage Hill学校的青年大使Anson Chen表示,他最深刻的展品是上海博物馆的馆珍藏西周中期"大克鼎",鼎上第一段为膳夫克用美辞颂扬文祖师华父辅协周室的功绩,第二段记录克任膳夫以来受孝王的赏赐。
根据文物介绍,这鼎的铭文字体特大,字迹端庄质朴,笔画均匀遒劲,上半部刻有整齐长方格,每格一字,布局规整。堪称西周中晚期青铜器铭文的典范。洋洋洒洒,无论在布局书写上、还是铸造效果上都十分精美,字体大小统一不失灵动,圆润古拙不失劲健,呈出一种舒展,端雅的风尚。青铜大克鼎铭文内容主要叙述克依凭先祖功绩,受到周王的策命和大量土地、奴隶的赏赐,是研究西周经济制度的重要史料。
来自台湾新北市立板桥高级中学(New Taipei Municipal Banqiao Senior High School)的Julia Tsai的加入,令这个项目变得国际化,她觉得中国是一个竞争性强的国家,上海博物馆的人员对他们很好,在这两个星期专注地学习到很到文物的知识。
她指出自己喜欢的文物是鹘攫鹅纹连环带饰,"在元代,玉器已经很容易融入生活,元代和明代最大的差别是,元代的大,显得大气,明代则比较小,显得精细。
来自哈佛西湖学校(Harvard-Westlake School)的青年大使Ayden Chi则表示,自己最喜欢的朝代是春秋时代,因为在这个时代是很复杂,从文物中可以看到,当时少数族裔和汉人之间很多不同的文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