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团 > 正文

风雨六十载 泉州双阳华侨农场定格归侨记忆

2021-05-31 16:18  中国新闻网   - 

  (八闽千姿)风雨六十载 泉州双阳华侨农场定格归侨记忆

  中新社泉州5月31日电 题:风雨六十载 泉州双阳华侨农场定格归侨记忆

  作者 吴冠标

  陈旧的归侨老照片、来自印尼的旧乐器、有着浓厚时代气息的大拱门……在侨乡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新开放的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讲述了当年安置归侨的关怀史、双阳华侨农场开发建设的奋斗史和归侨职工锐意进取的改革史,定格难忘的归侨记忆。

  “这座大拱门是双阳华侨农场的‘标志性建筑’。”一进入文化展示馆,双阳华侨农场场长庄燕燕便介绍起映入眼帘的大拱门。昔日的农田和山地变成了朝气蓬勃的现代化新城区,而这个大拱门,总能帮这些归侨侨眷们找到过去的记忆。

  今年是洛江双阳归国华侨回国60周年,也是双阳华侨农场成立60周年。一甲子风风雨雨、艰苦奋斗,通过展示馆里的“旅居遭难 祖国迎归”“峥嵘岁月 栉风沐雨”“时代正来 砥砺前行”三大篇章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张张老照片与一份份证书,记录着归侨们在印尼的生活:他们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小商贩,有的还在当地的华文学校上学……

  彼时,双阳华侨农场犹如“祖国母亲的臂膀”,将归侨们揽入怀抱。面对从未接触过农业的归侨们,侨务工作者与当地农场职工通过“传帮带”,让归侨们学习新的生产技能,用勤劳的双手齐心协力建设起自己的新家园,逐渐适应了新生活。

  同时,归侨们也将许多印尼风味融入了新生活中,印尼服饰“巴迪”“纱笼”,印尼乐器“昂格隆”,印尼美食“九层糕”……

  “在印尼,许多女孩子都有一样手艺,有的是做菜,有的缝纫,我母亲就很擅长绣花、做衣服。”身为侨眷的庄燕燕指着自己捐出的绣花绷套笑道。

  在文化展示馆的一面墙上,写满了双阳华侨农场里归侨侨眷们的回忆录,一字一句,无不透露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恩,又满怀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与信心。

  “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讲讲这些历史给我们的后人听,让他们永远铭记。”印尼归侨、双阳华侨农场原副场长洪木龙这样写道。

  庄燕燕表示,60年来,双阳华侨农场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不会忘记昔日归侨们的拓荒精神。建设文化展示馆,正是为了铭记与传承这样的精神,打造出“传家宝”,弘扬丰富多彩的华侨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不远处,新建成的巴厘民俗文化园已成为当地一个知名景点。每当夜幕降临,伴随着欢乐的印尼民歌《哎哟,妈妈》,居住在附近的印尼归侨们穿着“巴蒂克”(印尼传统服饰),跟着音乐翩翩起舞,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多米尼加副总统赴“春苗行动”接种专场慰问侨胞
下一篇:福建省侨青会首个“侨青之家”揭牌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