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闽千姿)风雨六十载 泉州双阳华侨农场定格归侨记忆
中新社泉州5月31日电 题:风雨六十载 泉州双阳华侨农场定格归侨记忆
作者 吴冠标
陈旧的归侨老照片、来自印尼的旧乐器、有着浓厚时代气息的大拱门……在侨乡福建省泉州市洛江区,新开放的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讲述了当年安置归侨的关怀史、双阳华侨农场开发建设的奋斗史和归侨职工锐意进取的改革史,定格难忘的归侨记忆。
“这座大拱门是双阳华侨农场的‘标志性建筑’。”一进入文化展示馆,双阳华侨农场场长庄燕燕便介绍起映入眼帘的大拱门。昔日的农田和山地变成了朝气蓬勃的现代化新城区,而这个大拱门,总能帮这些归侨侨眷们找到过去的记忆。
今年是洛江双阳归国华侨回国60周年,也是双阳华侨农场成立60周年。一甲子风风雨雨、艰苦奋斗,通过展示馆里的“旅居遭难 祖国迎归”“峥嵘岁月 栉风沐雨”“时代正来 砥砺前行”三大篇章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张张老照片与一份份证书,记录着归侨们在印尼的生活:他们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小商贩,有的还在当地的华文学校上学……
彼时,双阳华侨农场犹如“祖国母亲的臂膀”,将归侨们揽入怀抱。面对从未接触过农业的归侨们,侨务工作者与当地农场职工通过“传帮带”,让归侨们学习新的生产技能,用勤劳的双手齐心协力建设起自己的新家园,逐渐适应了新生活。
同时,归侨们也将许多印尼风味融入了新生活中,印尼服饰“巴迪”“纱笼”,印尼乐器“昂格隆”,印尼美食“九层糕”……
“在印尼,许多女孩子都有一样手艺,有的是做菜,有的缝纫,我母亲就很擅长绣花、做衣服。”身为侨眷的庄燕燕指着自己捐出的绣花绷套笑道。
在文化展示馆的一面墙上,写满了双阳华侨农场里归侨侨眷们的回忆录,一字一句,无不透露着对祖国的热爱与感恩,又满怀着建设美好家园的热情与信心。
“我认为我们应该多讲讲这些历史给我们的后人听,让他们永远铭记。”印尼归侨、双阳华侨农场原副场长洪木龙这样写道。
庄燕燕表示,60年来,双阳华侨农场的变化日新月异,我们不会忘记昔日归侨们的拓荒精神。建设文化展示馆,正是为了铭记与传承这样的精神,打造出“传家宝”,弘扬丰富多彩的华侨文化。
值得一提的是,距离双阳华侨农场文化展示馆不远处,新建成的巴厘民俗文化园已成为当地一个知名景点。每当夜幕降临,伴随着欢乐的印尼民歌《哎哟,妈妈》,居住在附近的印尼归侨们穿着“巴蒂克”(印尼传统服饰),跟着音乐翩翩起舞,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