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侨网4月3日电 题:又到清明!海外华侨华人何处寄哀思?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今天是清明小长假的第一天。每逢清明,人们扫墓、踏青缅怀先祖。对于身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更是频添思乡之情。
今年的清明节依然特殊,全球笼罩在新冠肺炎疫情之下。如此现状,海外的华侨华人怎样度过清明节?他们又如何寄托哀思?
拜山、扫墓……华侨华人就地缅怀先人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的传统习俗之一。清明节当天,拜祭者先将坟墓打扫清理干净,然后摆上鲜花、水果等,再点上一炷香,寄托哀思、缅怀先人。
在马来西亚,清明节虽不是公共假期但华人不忘扫墓祭祖。华人的公共墓园一般叫做“义山”,因此当地人常说清明节要“上山扫墓”或者直接说“拜山”。今年清明,马来西亚政府宣布公共义山不封山,但民众扫墓需遵守防疫规定。
华侨义山是菲律宾马尼拉市第二古老的公墓,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许多中国籍英雄烈士在此壮烈成仁,并葬于此地。战争结束后,菲律宾华侨缅怀抗日先烈,在义山竖立纪念抗日英雄牌坊、烈士堂等八座纪念碑及牌楼。每年的清明节,中国驻菲使馆人员与菲华各界都会在此举办祭奠活动。
在法国北部索姆省有一个诺莱特华工墓园,那里埋着884名一战华工的遗骨。法国各界每年清明节都会专门来此凭吊。100年前,14余万中国劳工为了生计,背井离乡,到战争肆虐的欧洲。他们冒着炮火、疾病的威胁,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从事着繁重的工作。两万多人最终失去生命,埋骨他乡。
在悉尼郊区,有一座占地286公顷的墓园,墓园里有不少华人的墓碑,最早的墓碑可以追溯到一百多年以前。随着墓园被越来越多的人得知,每年的清明节都会有来自澳大利亚各地的华侨华人祭扫。
对于旅居海外的华侨华人来说,扫墓不仅是祭拜逝去先人的仪式,更是一次回归传统文化的留根之举。
疫情下,海外侨胞“云端祭祀”续亲情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国多地已宣布暂停今年清明期间的各种纪念、祭扫活动,并建议海外华侨华人暂缓回乡扫墓。鉴于此,一些海外华侨华人选择“云端祭祀”达成愿望。
4月2日,广州越秀区侨联与美国华商会广东分会共同举办的旧金山“华侨千人墓”网络直播“云祭祀”活动在广州举行。今年是举办旧金山“华侨千人墓”清明祭祀活动的第十年。
以上提到的“华侨千人墓”修建于1887年,墓中安葬了924具旅美先侨遗骨。当年,美国政府通过一系列排华法案,华侨的处境日趋艰难,不少华侨被害而亡或死于贫困。为实现海外华侨落叶归根的遗愿,广州首家慈善机构“爱育善堂”与美国政府交涉,并于1887年派人将旧金山的这批遗骨运回安葬。
值得一提的是,为了满足疫情下侨胞的祭扫需求,今年清明多地推出“云祭扫”“代祭扫”服务。
广东多市已宣布暂停清明期间祭扫活动。其中,江门市开通网上祭扫平台,殡葬服务机构将为民众提供免费、简约鲜花代祭服务,有条件的殡葬服务机构还将由工作人员组织,举行集中公益代祭、挂黄丝带等活动;佛山不少墓园推出了免费代献鲜花祭扫、小程序祭扫等服务,满足群众的缅怀追思需求。
在侨乡福建,福州市民政局、福州市殡葬协会联合开通了“清明纪念”网络祭扫平台,目前该平台设有先贤先烈祭扫、亲友祭祀、代理祭扫三种网络祭扫方式,也可以在线上建立个人纪念馆。
传统文化不能忘 清明节习俗知多少
实际上,海外华侨华人每年都会以不同方式举行清明节纪念活动。有老人带着自己的孙辈一起祭祖,讲起清明节的由来、传说、民间习俗和老一辈移民的艰辛创业故事。
清明节的由来是什么?都有哪些习俗?且听小侨道来。
清明演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汉代称寒食节为禁烟节,因为这天百姓人家不得举火,到了晚上才由宫中点燃烛火,并将火种传至贵戚重臣家中。
后来,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以祈福消灾)。
约从唐代开始,人们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在哀悼祖先之余,顺便在明媚的春光里骋足青青原野。因此,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宋元时期,清明逐步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清明都有哪些习俗?祭拜与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植树、碰鸡蛋……在我国,除了汉族外,一些少数民族同样有过清明节的习俗。
关于清明节还有一些误解。
清明是个悲伤的日子吗?清明其实既是悲伤的日子,又是欢乐的日子。宋朝,清明把三月上巳节中的春嬉等习俗收纳来,发展了交友踏青、户外体育娱乐等活动,成为一个综合性节目。
另外一个误解是,扫墓非得清明当天吗?其实,扫墓的时间最好是在节前10天或节后10天内农历的单日进行。还有就是,扫墓必须要烧纸吗?现在最好的办法是:买一束鲜花祭奠先人,祭拜过后将花瓣撒在墓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