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清市江镜镇岸兜村有一面特制的世界地图,上面插着密密麻麻的红旗,有红旗的地方就是岸兜村人经商的天地。问岸兜人生意为何能做遍世界,村支书陈孟兵说:你到乾昌当铺看看就知道了——
福清·江镜镇 古厝探秘
中共福清市江镜镇委员会
上周四上午,记者到福清市江镜镇岸兜村调查古厝,跟着村支部书记陈孟兵往乾昌当铺走,远远看到那座建筑就知主人闯荡世界的经历,因为建筑虽以福建传统民居为本,但融合了不少伊斯兰建筑元素,且为伊斯兰建筑中的印尼-马来西亚风格:大门两侧门窗皆为尖拱洞形,一楼、二楼两侧门窗也多如此。它的主人是福清籍印尼富商,大名陈维纲,小名五妹仔。他承继了福清人守约、诚信的传统,并努力实践将之进一步丰富:无形的诚信比有形的财富更值钱。
诚信人:
少年下南洋诚信起家
1892年,陈维纲生于岸兜村。清末,还是少年的他,随村里人从村前的岸边登船,到印尼谋生。他从苦力做起,省吃俭用,有了一点钱后,就翻山越岭到农村收集土货,进城贩卖。后来,他开了家“土库陈”商号。靠着诚信经营,生意越做越大,拓展到黄金业、手表业,在南洋一带颇有名气,累积了巨额财富。
1925年,陈维纲携巨资回乡,见当地只有旧式小塾馆,学生只能学“三字经”等,他决定独资在村里办一所新式小学。为此,他请来名儒陈国祥主持校政,还请来了会教算术、自然、体育的老师,开当地现代教育之先河。
诚信铺:
回乡投资诚信美名扬
陈维纲那次回乡办学之行,还顺带着在家乡投资开办当铺,为此盖起了两落六扇大宅。见当地盛产花生,但多用土法榨制,出油量低,他又从国外运来了新式榨油机,办起了新式油坊。还是靠着诚实守信,当铺与油坊生意兴隆。
很快,陈维纲在本村和龙田镇南西亭村又开了两家当铺。不久,他在两落六扇大厝内开了一家钱庄,取名“乾昌”。钱庄与当铺不断做大,交相辉映,还开始发行自己的银票,取名“乾昌猫仔票”,因为信用好,可在福清全县兑换现银,是十足的福清硬通货。
当时的当票以毛边纸木刻印制,大小约20×20厘米,左右两联,中间有空格,上标当物品名、数量、估价、利率等,以毛笔手写,加盖骑缝章。
陈维纲长期在南洋经商,老家的产业都由在国内亲人经营。
诚信事:
大火烧不掉“猫仔票”
1938年,一场大火将陈维纲在岸兜村的两落六扇大厝化为灰烬,当铺、钱庄、当物烧个精光。
一些好心的当户对陈家人说:“你家损失最大,当物我们不要了。”还有一些手中有“乾昌猫仔票”的存款人,念及陈维纲长期扶危济困,不忍去提存款。陈维纲在南洋闻知,卖掉在海外的部分产业,筹措大量资金寄回国内,指示亲属:所有持当票者,以一还一除本赔息;所有持“乾昌猫仔票”者,全部以票兑换银元,利息一分一厘不少。当时,也有人劝他:“国内的钱庄和当铺被烧了,现在最能赚钱的就是国外的商行与工厂,你怎么能卖掉正在下金鸡蛋的母鸡呢?”
陈维纲一诺千金:信誉比钱重要。
只有陈维纲家里人知道,为了筹钱,这位富商一日三餐咸菜配饭,这样的日子过了许久。
诚信风:
江镜人立足百国千城
陈维纲守信重诺、重义轻利的义举,很快传遍了福清和南洋福清人聚集区,无论在南洋还是在福清,陈家所有的生意再度兴隆。乾昌当铺还是一片废墟时就有人抱着当品来,因为他们信任散尽家财维护客户利益的陈老板。
大火过后,陈维纲在废墟上投入四万银元,从新加坡进口优质钢筋、水泥,还重金从南洋请来 之后江镜人走向世界无往而不胜建筑师,盖起了福清全县第一座 的原因。江镜镇党委书记林忠强钢筋混凝土新式大楼,仅客厅就 无论走到哪里都爱说“:我们江镜挑高十几米。 镇一个村就出了两家上市企业。”
陈维纲重信践诺的商道,据不完全统计,江镜人目前在世是成为岸兜村、后成为整个江镜 界上近百个国家千余座城市经镇的行商守则,这也是改革开放 商,与当地人合作共赢。(记者 刘琳 翁宇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