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越万里的情谊
进入8月,拉丁美洲国家哥斯达黎加的确诊病例,以每日300至700余例的速度增长。截至8月5日,哥斯达黎加累计确诊超2万例。
在地球另一端,相隔14个小时时差、相距超过1.4万公里的中山,不少人正为哥斯达黎加疫情奔走忙碌。
今年年初,中国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一箱箱医护物资、一长串行李托运单,由哥斯达黎加华人华侨发出,源源不断地汇向中国、抵达中山。
在海外疫情蔓延后,中山同样全力支援海外抗疫。
“从3月下旬到现在,我们走访了口罩厂、物流公司、侨资企业等50多个厂家,不仅有中山、还有广州、东莞、佛山的工厂。”中山市侨务局局长谭文辉如今已成为采购口罩的“专家”,口罩有哪些类型、材料质量怎样、可以在哪儿购买、如何运送通关,他都了然于胸。
事实上,中山与哥斯达黎加历来交流紧密,165年前第一批到达哥斯达黎加的华人便是中山人。多年来双方一直保持着经济、社会各领域的友好互通。疫情之下,哥斯达黎加的中山籍华人华侨与故土中山,再续一段跨越万里的情谊。
●南方日报记者 廖冰莹 吴帆 通讯员 温国科 何雪雁
手机一天充三次电
顶着时差联系海外
3月下旬,哥斯达黎加华侨华人华裔协会会长翁翠玉在哥斯达黎加华侨与中山政府部门的沟通联络微信群中,发来求助信息:新冠肺炎疫情在当地扩散,哥斯达黎加已进入全国紧急状态,防护物资短缺,当地已无法采购,希望得到中山市的援助。当地的一些华人华侨店铺也因防护装备不足,不得不暂时歇业。
收到翁翠玉的函件,中山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指挥部迅速跟进,市侨务局负责对接落实物资捐赠。与此同时,中山更大规模的“海外中山人疫情防控关怀支持行动”也已启动。
了解需求、联系工厂、沟通运输……从3月下旬开始,侨务部门工作人员开启了用“脚”寻找物资之路。中山市侨务局侨务科科长江丽清,全程见证并参与了支援哥斯达黎加的行动。
“一刻也不能拖!”江丽清告诉记者,当时物资紧张到只要发现符合资质的公司,再初步比价后,马上付钱先购买了再说。
江丽清还负责与海外侨胞们的沟通。中山与哥斯达黎加时差14小时,为配合哥斯达黎加时间,江丽清除正常工作外,每天凌晨一两点还要与侨胞对接。
那段时间,谭文辉的手机一天要充满三次电,大大小小的对接联络微信群中消息不断跳动。在白天密集沟通、频繁开会的情况下,晚上谭文辉还要抽出时间跟同事一同跑厂家订物资,因为“亲眼看到才安心”。
将援助哥斯达黎加的物资及时运送到侨胞手中,这一路也十分曲折。江丽清回忆,为了抢时间,一部分从其他地市购买的物资不会寄到中山,直接寄往深圳立马运出,再辗转多地运到哥斯达黎加。
一同参与了此次援助侨胞行动的中山市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简海燕告诉记者,为了筹集捐赠物资,市红十字会想了各种办法,“比如运输费高,我们使用备用金支持运费,他们所需要的,我们尽量协助”。
支援哥当地抗击疫情
10万件物资捐往医院
从中山送抵哥斯达黎加的物资不仅支持了当地华人华侨,也为当地抗击疫情提供了支援。
不久前,2台来自中山捐赠的红外线热像仪,由哥斯达黎加—中国友好协会转赠给哥斯达黎加民航总局,它们将被安放在哥斯达黎加最主要的国际机场——胡安·圣玛丽亚国际机场。
在6月30日,中山市政府还向哥斯达黎加公立墨西哥医院捐赠了包括外科口罩、防护服、红外额温计等共约10万件医疗物资。
墨西哥医院是哥斯达黎加社保局旗下医疗水平最高的公立医院之一,也是哥新冠肺炎病患定点收治医院。“这批物资是医院当前最急需的,将在救治患者和保护一线医务工作者方面发挥关键作用。”该院副院长乌加尔德说,将永远铭记中国人民对哥人民的友好情谊。
哥中友好协会会长邓煦平告诉记者,数月以来,他们联合哥华协会将中山市捐赠给两个协会的两批20多万件抗疫用品及时转捐给墨西哥医院、机场以及哥公安部和司法部等。哥斯达黎加华侨华人以及侨团的积极行动,受到当地媒体和民众好评。
另一边,中山市三乡镇政府也密切关注该市的疫情。三乡镇统侨办联合三乡商会发出倡议书,发动民间企业家踊跃捐款,迅速筹得善款4.5万元,委托给哥斯达黎加卡尼严斯市华人总会。
“一些工厂无法运作,不少商店也开不了门。我们和市长接触沟通,得知部分家庭缺少食物和生活物资,所以马上联络行动起来。”该会会长容宝权介绍,在中山方面的支持协助下,当地华人华侨社团购买粮油等食品,捐赠给卡尼严斯市政府,派发给当地家庭,与市民共渡难关。
“四海之内皆兄弟,”翁翠玉说,“病毒不分国界,我们必须互相帮助。”
侨胞向家乡伸出援手
下血本购物资寄回国
在中山援助哥斯达黎加侨胞之前,国内新冠肺炎疫情开始的时候,哥斯达黎加华侨华人华裔首先向家乡伸出了援手。
“当时得知国内缺乏医疗物资,我们组团在当地寻找口罩。早期是捐到武汉,家乡出现病例后,我们也往中山发货。”容宝权告诉记者。
翁翠玉说,大家对祖籍国都很关心,踊跃捐钱捐物,寻找运输渠道,“当时不少人哪怕只买到一两盒口罩,也想寄回国”。
当时因为疫情,国际航线已经大幅减少。翁翠玉回忆,经过辗转沟通,侨胞们最终确定用DHL物流将物资运回中山。“2695公斤的防疫物资,加上包装超过3000公斤。当时运费支出比购买口罩的费用都高,但是祖国有难,大家都尽自己的本分,有钱拿钱,有力出力。”
中山海关业务一处业务二科科长刘旋告诉记者,当时有部分华人华侨团体和企业选择以货物贸易方式进口通关,“哪怕全额打税,也要尽快把口罩捐回来”。
这期间,一批单价228元的防护服,让中山港海关综合业务一科副科长蔡惠婷印象深刻,“一般防护服的进口价格才50—60元/件。”
这批侨胞捐赠的1000件防护服于2月19日抵达中山港,当天向中山港海关申报报关放行。防护服由中山市慈善总会接收,并全部用于医院抗疫。
海关总署对进口防疫物资统计数据事后复核发现,228元/件的价格不在合理范围内,中山港海关立即知会市慈善总会了解具体情况。
2月21日,中山市慈善总会为此发来说明:“因疫情发生后,防疫物资需求急剧上升,当地的防疫物资也被炒作抢购,华侨购买防护服时的价格比炒作前已上升了4—5倍,但考虑国内一线医疗机构防护服十分紧缺,也只能下血本购买。”
这样的答复,让蔡惠婷十分动容。
百年情谊血浓于水
盼疫情过后再相聚
165年前,第一批中国劳工从广东抵达哥太平洋海岸港口城市蓬塔雷纳斯。随后,从经贸交流、投资推介,到华裔研习班、社团骨干培训班,再到华裔新生代夏令营,以及本将举办的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联系从未间断。时至今日,在哥斯达黎加的中山侨胞据不完全统计约有3万多人。
勤劳上进的中山籍侨胞也为当地社会发展贡献着力量。当地华人多以经营餐馆、杂货店等为生。华裔青年则多受过高等教育或专门技术训练,毕业后担任当地政府公职或会计师、律师、医师、工程师、教师等。
这次抗疫中,奔走联络的邓煦平,于上世纪70年代初期自中山来到哥斯达黎加求学,毕业后投身商界。他开过服装店、做过进出口生意,积累了不少从商经验。
1978年,他与太太翁翠玉开了一家高档中餐馆;1983年,邓煦平又将目光投向了具有广阔发展潜力的旅游业,并成立了旅行社。随着事业越做越大,他开始涉足金融业等多个行业。作为哥斯达黎加著名企业家,他在打拼事业的同时,也一直在为促进中哥两国友谊而努力。
今年66岁的容宝权则是在1974年来到哥斯达黎加。如今,在正常情况下,每年他都会飞回中山,列席参加中山市政协会议为家乡建言献策,同时也把家乡的信息带回哥斯达黎加。他说:“这次疫情里,我们支持了祖国,祖国也帮回我们,内心有一种安慰和温暖。”
哥斯达黎加中山同乡会会长林健斌23岁来到哥斯达黎加,经营餐饮铺位和旅游酒店已有18年。他说,华人华侨在哥斯达黎加经营自己的生意或企业,遵守当地法律和秩序,同时乐于助人、贡献社会,在当地受到较高评价。
虽然受疫情影响,第十二届世界中山同乡恳亲大会暨纪念华人到哥斯达黎加165周年活动目前无法举行,但两地之间大家的心却更近了。他们期盼疫情过后,互相能好好地坐在一起,回顾诉说这段时间印刻于内心的感受。
策划:何雪峰 伍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