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外商成抗疫“洋先锋”:我在第二故乡抗疫
浙江在线6月23日讯(浙江在线记者 王璐怡 通讯员 季俊峰)一头利索时髦的短发,深邃的眼神、高挺的鼻梁,来自伊朗的哈米虽不是鸡鸣山社区工作人员,却是家喻户晓的“明星居民”。他不仅是社区居民议事会成员,还因纠纷调解有一手,被叫作“国际老娘舅”。今年,他又多了个称号——抗疫“洋先锋”。不久前社区评选公示的“抗疫十佳志愿者”,他也位列其中。
每次和哈米搭档在辖区走访,义乌江东街道鸡鸣山社区社工丁清晖总能被他身上的热情所感染。“你好,My friend!”6月17日下午,在义乌时代广场义乌市众爵贸易商行,敲门入内,哈米走在前头主动打起招呼。这家外贸公司,从老板到员工几乎都是外籍人员。“3个月前疫情好转时,我们就和哈米一起来宣传过复工复产的优惠政策。”丁清晖说,这次和哈米再次走访辖区企业,重点是了解政策落地情况,并搜集解决企业难题。
哈米的抗疫故事从守住“小门”开始。鸡鸣山社区有9个居民小区,疫情防控早期,社区设置了卡口安排人员进行值守。社区党委书记何文君起初并没想找外国友人,“是哈米主动来申请作志愿者。”来中国17年,哈米不仅成了中国女婿,学了一口流利的中文,更把义乌当作了自己的第二故乡。疫情之下,为“故乡”出力,在他看来是理所当然的事。
卡口分3班轮值,哈米选择夜班。他有自己的考虑,“我会中文、日语、英语、波斯语等多国语言。”哈米说,社区外国居民多,大家隔离在家,白天他便参加由市外办组织的中外志愿者服务队,开展社区巡查、语言翻译、物资购买等工作。
鸡鸣山社区素以“联合国社区”著称,来自74个国家和地区的1380多名境外人员在这里居住、工作、学习。不同国家(地区)的居民在饮食等方面有不同习惯,在哈米和社区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大家的需求都能尽力满足。
夜间值守人流相对较少,但一点儿也不轻松。哈米一站就是8小时,回到家已是第二天凌晨,但他从未有过抱怨。当然也会有担心害怕的时候,但更多时候会因为居民的配合感到开心,让他高兴的还有居民主动赠送口罩给他。
随着疫情好转,防疫的同时助力复工复产成为社区工作的重点。鸡鸣山社区靠近义乌国际商贸城,辖区内有企业1035家,其中外贸企业达260余家。
为助力复工复产,当地相关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税收优惠等政策。企业如何快速获取并理解相关政策?“我们联合相关税务部门,把政策和复工防疫礼包送上门。”丁清晖负责的江东四区网格片区外贸企业多,其中外商更是不少,“哈米又主动加入进来。”
哈米在义乌经商10多年,义乌第一家由外国人创办并拥有进出口权的外贸公司就由其创办。他与当地政府部门打交道多,对新政策能够第一时间琢磨、理解。丁清晖印象最深的是,哈米每次进企业,都会大声地用中文说“好朋友,我们有个好消息告诉你们!”这样的开场白总会收到特别好的反馈。不同以往的交流方式让丁清晖也受益匪浅。一周内,他和哈米搭档,不间断跑了100多家外贸企业,特别针对外商、外国居民关心的“五险一金”税收优惠、签证等做了详细解释。
助力复工复产,哈米在尝试更多新方式,当主播就是其中之一。5月,共青团义乌市委和江东街道办事处主办推出了“直播带货”,其中一期美食主题邀请了哈米来推荐。“第一次做主播。”面对镜头他不紧张,但要在人前吃东西,一开始总有些不好意思。“一些美食店我之前也吃过,确实很不错。”疫情对餐饮企业的影响哈米看在眼里,既然是推荐,便将自己的真实感受和网友们进行了分享,没想到反响很不错。直播没多久,观看人数就蹿上了1万余人,屏幕上更有不少粉丝刷起了“哈米”的名字来支持。“宝宝们,准备下单!”“3、2、1,开抢!”哈米很快适应,还学会了不少带货用语。在这次抗疫中,哈米感触最深的是:“我们不分国籍、不分你我,都是一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