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纽约中华公所主席、社区侨领于金山17日接受SNFL图书馆在线访谈,讲述中华公所的百年历史,畅谈新冠疫情、移民等社区关注的议题和华社未来发展。疫情期间,于金山领导中华公所承担了大量的社区工作,多次获得政府褒奖,市长办公室将2022年2月25日命名为“于金山日”(Justin Yu Day)。对此他表示非常荣幸,但这个奖项更应该颁发给中华公所全体同仁。
长期以来,中华公所扮演着政府与华社之间、社区组织与民众之间的桥梁角色。作为一家非营利组织,中华公所多次代表社区与政府交涉,并实际参与社区面临的经济复苏、公共治安及游民所等问题。于金山曾担任社区记者近30年,对华埠有着深厚的了解和感情。退休后他全力投入社区服务,两度担任中华公所主席,为社区发展付出了很多努力。
疫情期间,华埠小商业遭受严重冲击,社区面临粮食不济和严重失业等问题。2020年3月,于金山临危受命,再度上任中华公所主席一职。封城期间,华埠的商店和餐厅全部关门,只有中华公所始终保持开放,将华人团体援助的口罩、消毒液、洗手液等物资发放给社区民众,为社区长者派发午餐并提供就餐场所,与政府联络设立新冠检测地点,通过华人义工帮助民众填写疫苗表,从而顺利完成疫苗接种。
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期,纽约的华人移民日益增多。于金山曾在移民局担任翻译员,获得了很多关于移民的一手资料,并以此著书讲述华人非法移民的故事和遭遇。谈及目前的移民政策,于金山表示,政府应当保护非法移民的人权,但更要关注合法移民,不能把所有资源都用于非法移民。疫情期间移民局停摆,100多万份移民案件堆积,政府应简化移民申请流程,尽快处理积压的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