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团 > 正文

耕耘中德友好 华侨华人尽心力、架桥梁

2022-06-23 09:38  中国新闻网   - 

  今年是中德建交50周年。在两国关系友好发展过程中,旅德华侨华人一直为增进理解、传播文化发挥着积极作用。近日中新社记者采访了不同从业领域的多位侨胞,了解他们为增进两国友好架桥梁的故事。

  德国中医药发展促进会会长戴北燕已在德国生活近30年。从最初考取医师执照到创办莲和堂中医中药中心,戴北燕勤勉笃行,让越来越多的德国民众对中医药“竖起大拇指”。

  “最初做中医时,很多德国朋友劝我别冒险。”戴北燕告诉记者,彼时德国民众对中医药知之甚少,德国医生更是质疑中医药效果,“他们觉得草药不够干净,怎么能治病呢”。

  在戴北燕看来,对质疑最好的回应是疗效和口碑。随着她诊治病人的增多,大家口口相传,甚至开始有德国医生慕名而来感受中医药效果,“现在遇到西医难以解决的问题,德国医生也会介绍病人到我这里”。

  戴北燕介绍,近些年来,包括针灸在内的中医疗法已在德国受到广泛认可,针灸治疗某些特定疾病被纳入德国公共医疗保险范围,中医文化亦成为当地媒体常关注的话题,“中医正受到越来越多德国民众的欢迎”。

  “通过开展中医义诊、开办中医学校等方式,可进一步增强德国对中医药文化的了解。”戴北燕表示,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希望继续通过中医架桥梁,助力中德间理解互信。

  自1991年首次踏上德国土地,纽伦堡中文学校校长李立与德国的缘分已经有31年之久。从留学、到就业,再到接管纽伦堡中文学校,李立成为中德间增进理解的见证者、实践者。

  “我初到德国时,很多德国人都不知道中国在世界哪个地方。”李立坦言,现在德国的方方面面总能与中国产生联系,很多德国民众都乐于主动了解关于中国的信息。

  借助纽伦堡中文学校这一平台,李立在近十年时间里,通过组织学生回中国参加实地夏令营、参加纽伦堡市政厅文化交流活动,接待中国教授来德对华文教师进行培训等系列活动,增进了双边文化的交流与沟通。

  “旅德侨胞是中德关系发展中的重要纽带。”李立结合多年经验表示,要认真对待德国人的每一次提问,如此才能展示中国的正面形象。

  在中德建交50周年框架内,纽伦堡中文学校,以及李立所在的中国留德学者计算机学会将分别举行相关活动,“希望一如既往为两国关系发展增添润滑剂”。

  李想已在德国生活20余年,毕业后一直从事文化传媒相关工作。同时作为法兰克福华星艺术团负责人,李想也一直在海外为传承中华文化而努力。

  李想坦言,与初到德国时相比,随着中国经济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提升,德国民众想要了解中国的愿望和途径也相应多了起来,“当地侨胞,尤其是华二代在民间交往中可以发挥文化使者作用”。

  李想介绍,近几年来,当地侨胞通过组织各种文艺活动,拉近了德国与中国朋友的距离。活动中常有不少政企界人士参与,还由此促进了双边经贸发展与交往。

  随着疫情好转,法兰克福华星艺术团线下活动已渐渐重启。在中德建交50周年之际,艺术团亦策划了许多节目,包括在即将举行的法兰克福“中国节”期间展示中华文化等。

  “中国与我是母子关系,德国则是我的第二故乡。”李想坦言,中德之间有友好往来和相互信任的基础,这种交往经得起时间和空间的考验。“希望在中德民众友好交往和进一步文化交流的推动下,两国友谊更加紧密。”(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布碌仑区长: 温盖特音乐会 6/28回归
下一篇:兴川助渝侨界智库在蓉成立 首批“智慧大脑”共60人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