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昆明9月26日电 题:南侨机工陈团圆80年后终与家人“团圆”
中新社记者 缪超
一张旧照片加上一份旧剪报,终于让南侨机工陈团圆与家人在80年后“团圆”。近日,南侨机工张智源之子、云南省南洋华侨机工回国抗战历史研究会名誉会长张云鹏向中新社记者透露,牵动海内外华人社会多年的“寻找南侨机工陈团圆照片”事件,终于有了令人欣慰的结果。
1939年至1945年间,3200多名从世界各地归国的华侨,自愿放弃优越平静的国外生活,在当时的“抗战生命线”滇缅公路上,大规模运输抗战军需物资、抢修运输车辆,为中国的抗日战争胜利作出贡献,他们就是“南侨机工”。
“因历史原因,记载南侨机工的资料曾严重损毁丢失,这造成众多南侨机工后人无法找到亲人资料和照片用于缅怀,留下无数遗憾。”张云鹏告诉记者,陈团圆的儿子叶晓东就是其中一位。
1939年,叶晓东尚在襁褓,父亲陈团圆就离开马来西亚回到中国支援抗战,1942年陈团圆惨遭日军活埋。2009年纪录片《南侨机工》在云南昆明首映,片中有令人痛心的一幕:叶晓东手捧没有父亲照片的空相框,携家人来到云南畹町,面对刻有“陈团圆”名字的《南侨机工英名录》墨石壁深情跪拜……
“这一幕,深深震撼了参加首映式的马来西亚南侨机工史料搜究工作室的刘道南、卢观英。”张云鹏说,从那时起,刘道南、卢观英便开始寻找陈团圆的照片。他们往返于中国云南、马来西亚麻坡等地寻访,期间不断撰写《叶晓东寻父亲陈团圆照片》等文章在马来西亚华文报纸连续登载,引起海内外华人社会的广泛关注。
叶晓东曾向刘道南、卢观英介绍,父亲陈团圆祖籍广东潮州,是从马来亚麻坡回国的南侨机工,曾在档案中看到陈团圆和张智源在同一工资册中等信息。张云鹏得知这一消息后,立刻把父亲张智源珍藏的“麻华机工回国服务队职员留影”翻拍发送给叶晓东。这张六人的合影照片,经张智源妻子确认,前排中者是张金炳、右者是张智源,其余四位不知姓名。但从照片标注得知,六人是马来西亚麻坡回国服务的南侨机工,拍摄于1939年8月10日。
2019年,中国某电视台一档节目根据“麻华机工回国服务队职员留影”照片,通过人脸识别技术判断,六人合影后排右者与叶晓东年轻时照片的相似度高达85.58%。张云鹏说,“人脸识别只能作为寻亲的一种手段,还需要其它更多佐证来最终认定。”
“功夫不负有心人,卢观英老师找到了更直接的证据。”张云鹏告诉记者,不久前,卢观英传给他一张剪报的照片。该剪报是1939年8月9日新加坡《南洋商报》的报道,内容如下:麻华第三批机工返国服务员,已征得九名之众,其人数虽少,然其爱国之诚信可嘉。主持办理其事之麻华返国服务团委员会,已决定于十一日遣送往叻(原新加坡的称呼)集中候轮返国。带领出叻之人选,成将推派张开川君云,茲将该批机工职员姓名录下:正队长张金炳、副陈礼炳、文书张智源、交际冯汉深、财政余英杰(应为涂英杰)、干事陈传圆(潮州话“传”同音“团”)。
“我父亲珍藏的六人合影正是这批回国机工职员的合影。”张云鹏说,可确定六人合影照片中各位为:前排左者为陈礼炳,中者为张金炳,右者为张智源,后排左者为余英杰(涂英杰),中者为冯汉深,右者为陈传圆(陈团圆)。
“这与人脸识别技术的判断一致。叶晓东得知这一消息后,拿着有父亲的照片泣不成声。”张云鹏感叹。至此,十多年的困惑终见分晓,可告慰南侨机工英灵,安慰南侨机工家人。(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