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越南归侨回首云南柯街镇华侨社区40年巨变

2021-06-15 08:44  中国新闻网   - 

  中新社昆明6月14日电 题:越南归侨回首云南柯街镇华侨社区40年巨变

  作者 韩帅南

  白斩鸡、包菜酿、小卷筒……端午节来临,一道道充满越南风味的侨菜和手工粽子,同时出现在云南省昌宁县柯街镇华侨社区居民的餐桌上。

  “我还记得小时候,在越南的华侨也有包粽子、过端午的习俗。”越南归侨李德寿回忆道。

  1979年,7岁的李德寿跟随家人从越南河洋省箐门县回到中国,安顿到柯街镇华侨社区的前身——云南省为安置越南归侨成立的柯街华侨农场。“当时国家对我们的生活给予了照顾,但条件依然比较艰苦。住的是土坯房,家人起早贪黑,只能勉强吃饱肚子。”李德寿说。

  1980年,李德寿家在分到的10多亩水田上种植西瓜,并在次年迎来丰收。“至此我们就走上了脱贫之路,家里还买了一辆永久牌自行车、一台山茶牌12寸黑白电视机。”

  1983年,国家出台政策,土地承包到户,归侨侨眷们迎来了回国后的第一个春天。李德寿的脸上露出笑容,记得当时正在播放电视连续剧《武松》,左邻右舍和我们全家人围在一起看电视都非常高兴。

  进入上世纪90年代,高中毕业后的李德寿立马投入到华侨农场经济社会建设中。他发觉在特有的发展环境中,传统的生产模式始终是制约发展的瓶颈。于是不甘安于现状的李德寿组织了30多个亲戚朋友,到相隔50多公里的湾甸乡发展蔬菜种植产业。

  上世纪90年代末,柯街开始引进大棚反季蔬菜种植。经过考察,李德寿认为该技术非常适合在华侨农场发展,于是毅然放弃原有产业回到农场创业。通过两年的摸索,李德寿种植的反季大棚蔬菜获得成功。他将滴灌节水、测土配方施肥等种植技术无偿传授给农场居民,从此华侨农场大棚蔬菜种植开始了规模发展,面积和效益逐年增加。

  2009年,柯街华侨农场按“体制融入地方、管理融入社会、经济融入市场”的改革要求,正式成立华侨社区,侨社由此迎来了发展新机遇。

  2012年,带动社区居民共同增收致富的李德寿得到了居民们的充分肯定,全票当选为华侨社区党总支书记。

  自侨场改革以来,李德寿带领归侨侨眷在华侨社区先后实施了危房改造、上海市侨办对口帮扶、高效农业建设等项目。通过项目的实施,社区居民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大幅提升,居民住房条件从原来人均9.6平方米增至现在的29平方米,居民人均纯收入从2009年的3100元(人民币,下同)增至2020年底18421元。

  李德寿说,“过去,我们一家人挤在不到50平米的连排宿舍,现在危房改造实现了全覆盖,我和弟弟妹妹都分别盖上了房子,社区人人都拥有了稳固幸福的家。”如今的华侨社区人居环境优美、产业蓬勃发展。

  “回国40余年,我们越南归侨侨眷和全国各族人民一起建设祖国,见证着祖国发展的巨大成就。未来,我们会继续努力,将华侨社区打造成华侨文化旅游小集镇和富饶、美丽、和谐的新侨乡。”李德寿说。(完)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关西侨领看中日】以促进中日地方交流为使命
下一篇:孟昭文、黄敏仪、顾雅明重申投票注意事项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