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侨领胡子春“全琼考察”
锡矿大王建“晒水盐场”
文\本刊特约撰稿 蒙乐生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内外对海南岛的关注较多,有过几次全岛性的考察,如1882年美国人香便文徒步考察;1887年胡传“琼州黎峒调查”;1907年胡子春与欧榘甲“全琼考察”;1925年法国人萨维纳实地调查;1930年南区善后公署实地调查……
“全琼考察”是对海南岛进行实业资源调查,它的组织者是南洋财团的胡子春及报人欧榘甲,目的是为实业开发而筹划准备条件,当时处于“辛亥革命”前期,考察的结果无法落实,只是将携带的各类种子散发给民众,以及诞生近代企业“胡子春晒水盐场”。
“全琼考察”
清末民初,华侨侨领胡子春与南洋报人欧榘甲二人于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的正月十八日至二月十五日进行“全琼考察”。他们从海口市出发,经澄迈县的龙山、森山,至那大、儋州、万州、定安……耗时27天时间,琼州的主要城镇无不走遍。
每至一处,他们就访求当地的民情风俗,出产交通,逐一记之,以备将来建设琼州作为参考。这种认真精神以及不畏旅途的辛劳,令人敬佩。所著的“琼游日记”,描写琼州风俗之淳美,物产之富饶,形势之紧要,即使是今日阅读,仍令人兴趣盎然。
正月十八日,他们经秀英炮台,抵达西场灯塔。欧榘甲记曰:西场灯塔,法兰西人意欲据其地为商埠。十九日,由龙山至丹场,过渡,经澄迈城西门,过多丰登平原数十里,气象雄阔,与我之北京,日本之东京,美国之华盛顿京同……他日,必成大都会也。
欧榘甲扼要记下行程,并抒发感想。接着,由多丰岭过河,抵森山市。森山,即今日之福山。“森山市至和舍市数十里,平冈皆无树木,荒地极多,是宜与多丰岭同时大兴种植者也”。二十三日,“由那大西行十里过北门江,旁有蔴田,土脉膏腴,兼富矿产。”
二十四日,同人游城东东坡书院,载酒小酌。院面平湖,胡子春意气慷慨,以第二苏文忠流芳琼岛为己任,其间即席口占一绝云:“江山锦绣今犹在,留与吾人作主张”。
二十五日,他们从儋城中和起程到新英德港。“此港有铺数十间,拖船泊者百余号,惟水浅不能驶轮船耳。”于是,他们到了白马井,又过渡到洋浦。停留三日,他们了解“洋浦一带水颇深,有石冈北护,为泊船避风善地,惟台风面南不宜,以南面无山故也。”
二十八日,晚抵海头港。“此港有铺数十间,人二千余。居民以捕鱼为业,店铺以出资缴拖船为业,出产则咸鱼、鲍鱼、菠萝蜜,木贩运香港省城江门等处。港内产珠,颇宜商埠,若能建码头,开商埠,由儋州通电车抵此,则出入口货物麕集,必可大旺。”
此后由海头港而抵昌化县,经感恩城,过岭头村、佛罗市而至崖州,而抵榆林港,经陵水、万县,渡龙滚江而入乐会、定安,至二月十五日,始转回海口,前后历时二十七日。
胡子春其人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海外华侨经济力量成长,南洋地区已涌现一批华人富商,胡子春便是其中的佼佼者。晚清政府于1893年解除禁止华侨出入国政策,逐渐改变了歧视华侨的态度,转而推行保护华侨的政策,主要原因是重视华侨的经济实力,吸引他们回国进行经济投资。而财力雄厚、地位显赫的胡子春便成为晚清政府的重要招募对象之一。
胡子春(1860—1921),福建省永定县中川村人。槟榔屿开辟之初,福建永定胡姓客籍人氏多移居峇六拜湖内一带,祖辈以耕植胡椒为业。胡子春父母早逝,家里很贫穷,13岁就随乡人南来槟城在商店里当学徒。他秉性忠厚,做事勤奋,甚得别人信任和器重。
18岁时,胡子春获得店铺主人胡氏提拔,认作侄儿,协助管理业务,并许以侄女为妻。胡子春天资聪慧,做事刻苦,对探勘锡苗慧眼独具。20岁时,开始在霹雳州太平试办矿务,积累资金后,在太教平附近的拿乞创办了“永丰行”“永益和锡米行”锡矿公司。
1901年,胡子春在端洛注册了端洛矿务有限公司。全盛时期,胡子春所经营矿场拥有矿业机构达30多处,矿工超过万人,西方人称誉他为“锡矿大王”。1906年,胡子春祖母病逝,回国奔丧后受慈禧太后接见赐宴,并捐献白银50万两给朝廷加强海军实力。
后来,清廷公举时领三品卿衔的胡子春总办福建全省矿务;接着,又委任他总负责海南矿垦、商办福建矿务、协理漳厦铁路等职。胡子春出任开发海南岛督办,并亲自率数十矿务专家前往海南岛,勘探矿源,于是,便有了与欧榘甲同行考察全琼的业务。
胡子春分析:榆林港为琼州第一港,“然内容甚狭,百吨之船,不能出入。且水浅而礁石多,而此外别无胜之者。其地形又为琼崖轮舶之集合点,振兴全州之商务,必于此为起点。天然缺憾,无如何也。三叉港最旺时,以十一月至正月三个月为最,俗谓之旺春。”
他们边行边问,边问边记,全琼考察,可谓富有情趣。他们记下了“燕窝”,记录“以万州出者为最佳,色红谓之红燕。北黎港附近三十里,闻近海有一山岩,每晨燕子飞出,半日始尽,产燕窝甚多,惟取之甚难,因该山突出海心,岩内下临深潭,无路可通。”
在今琼海市大路镇,看到“凡铺户皆验契给票,贴于门首,以为真实业主凭据,亦有西人门牌意思”,感悟“余之筹琼计划第一条,以丈量田土,划清官荒民荒为首,观大路市验契给票事,想不难办到”。大路市十里到陈塘铺子,十二里到官坡,八里到黄竹市。
胡子春在南洋地区与中国之间跨域经营,展现了早期南洋华商在海外艰苦创业历程,也展现了南洋华商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因为此番全琼考察,胡子春对海南全岛有了深入了解,特别是海南的海洋资源了然于心,于是便有了“胡子春晒水盐场”的出现。
兴建“晒水盐场”
《海南百科全书》记载:胡子春晒水盐场是近代企业。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该盐场由福建华侨胡子春在三亚港兴建。盐场规模较大,直接引入海水晒盐,开海南海水晒盐之先河。此后,海南各地相继仿效,兴建一批晒水盐场,盐业得到快速发展。
陈铭枢《海南岛志》曾分析海南盐业区域:本岛以环海故,可筑盐田之地广漠无垠……清初,感恩场分为东西两厂;大英、小英、感恩三厂在北冲河西岸,谓之西厂;塔市厂在河之东,谓之东厂,马袅场有马袅、三村、永和三厂;乐会场有乐会、陈村、调懒三厂,兰馨场有兰馨、博顿及昌化之马岭、小南等厂,新安场有新安、岭脚二厂。清初沿海各县,盐场散布,惟作业不大,面积不广,盐业未见起色耳……至光绪三十四年,福建华侨胡子春在三亚港建筑大规模盐田,直引海水晒盐,成绩优美,自是继起者多,盐业遂日形进步。
《海南岛志》还记载:本岛盐之运销,代有不同。清以前任民自由煎卖,无发帑收盐搭配转运等事,惟县知书达理为界,盐岸严明,不许冲销。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福建胡子春以岛民喜用熟盐,而生盐无销路,乃创侨丰公司,禀准采运,配省行销……现计有运盐场馆20家,在三亚港者13家,在墩头新街者7家,资本皆五六万元……
《海南岛志》如实记录了胡子春对海南海洋资源海盐开发的历史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