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开国大典上最年轻的侨领——蚁美厚

2021-05-06 12:53  金台资讯   -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侨胞在祖国发展的各个阶段从未缺席。在传播马列主义建党求索途中,在烽火硝烟抗日救国战场上,在热情支持新中国建设道路时,在春风吹动改革开放浪潮里,在新时代逐梦伟大征程中,都能看到“侨”的身影。

广州作为著名侨乡都市,广大侨胞在百年征程中坚定不移地跟党走,为中华民族发展壮大、促进祖国和平统一大业、增进中国人民同各国人民的友好合作贡献了巨大力量,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壮丽的爱国之歌。

为进一步凝聚侨心、汇集侨智、发挥侨力,广州市侨联现推出“百年侨力量”百期系列报道,呈现华侨华人与广州发展的密切联系以及华侨华人的爱国之心、报国之志,共庆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开国大典上最年轻的侨领——蚁美厚

蚁美厚(1909-1994),广东澄海人,1925年远赴泰国成为侨领,在泰期间积极团结华侨、支持国内抗战、领导泰国抗日救亡运动,为救济祖国难民和支援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突出贡献。1949年,39岁的蚁美厚受邀回国参加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是在天安门城楼观礼席上最年轻的侨领。20世纪50年代起,蚁美厚在广东长期从事侨务工作,是广州市侨联、广东省侨联的创始人和奠基人,任广州市侨联第一届至第三届主席,曾任中国侨联副主席、广东省侨联主席,广东省华侨事务委员会副主任。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万众欢腾。与陈嘉庚等人一起登上天安门的海外华侨中,有位年仅39岁的年轻人,他就是蚁美厚,是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侨领中最年轻的一位。

蚁美厚,原名蚁美扬,1909年11月23日出生在广东澄海一个贫农家庭。幼时的穷苦家境和遭受土豪恶绅欺凌的辛酸遭遇,使他十分憎恨“弱肉强食”的恶势力,逐步养成勤奋、耿直和富于正义感的品格。1922年,旅泰著名侨领蚁光炎回故乡省亲、兴办公益事业,经塾师介绍及族长、家长的同意,美扬被蚁光炎收为义侄,并改名美厚。

1925年,年满16岁的蚁美厚被接到曼谷。蚁光炎要求他从学徒、勤杂工做起,接受艰苦创业的传统教育和实际锻炼,白天扫地、倒痰盂、跑腿、抄账本和干粗活,晚上学习泰文,每月只发给他微薄的工资。叔叔蚁光炎还笑着对他说:“年轻人要多吃苦、多磨炼,日后才会有出息嘛!”这时,蚁美厚才明白当初叔叔所说“掠你去暹罗做牛”的全部含义和真正用心。1936年,蚁光炎先生当选为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这时蚁美厚也开始成为蚁光炎的重要助手,掌管光兴利船务公司的财务,后又担任光兴利船务公司经理。

蚁光炎

抗日战争爆发后,蚁美厚即参加“旅泰华侨各界抗日联合总会”,积极向华侨和侨社上层人员宣传“团结对敌、一致抗日”的救国思想,协助叔叔蚁光炎先生在侨社中开展抗日救亡运动,并将其叔叔募得的部分捐款和抗战物资设法送到香港廖承志办事处。当时,侨社中的抗日进步力量,也是通过蚁美厚与泰国中华总商会主席蚁光炎联系的。对国内来泰宣传抗日和募捐的人员,蚁美厚总是协助叔叔蚁光炎给予热情接待,并为之提供交通和食宿的方便。

1938年,蚁光炎(前排左五)陪同黄兴夫人(前排左四)到泰国各地宣传抗日。

蚁美厚由于长期在叔叔身边工作,受到浓厚的爱国主义思想熏陶,为他日后继承蚁光炎先生爱国遗志奠定了思想基础。当时,在泰国出版发行的爱国报纸《暹京时报》、《新时报》只要一出现经费困难,蚁美厚就“有求必应”。同时,他还以股东之一的身份,与爱国侨领代表一起创办了《中国报》,旨在宣传中泰文化,促进中泰亲善,团结华侨和宣传抗日。

在蚁光炎遇刺后,蚁美厚先生继承其爱国遗志,一方面继续与侨社中的抗日进步力量保持密切的联系,积极开展抗日救亡运动,从经济上支持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另一方面,他还协助泰国中华总商会做了大量促进中泰友好、团结华侨工商业者的工作。

一批泰国华侨青年自曼谷乘船回国参加抗日战争。

在日军占领泰国期间,蚁美厚拒绝与日军合作,与地下抗日进步力量保持密切联系。为抵制日军随便征用驳船运载军事物资和粮食,泰国政府成立了“泰国驳船联合公司”,蚁美厚担任副总经理,期间,他在加强泰华经济合作和共同抵制日军方面,都发挥了作用。

出于策略和安全的考虑,在日军占领泰国期间,蚁美厚不再公开参加抗战初期成立的“泰国华侨各界抗日联合总会”(1944年底改为“泰国华侨各界反日大同盟”)的活动,但他仍暗中以各种方式支持泰华侨社的抗日救亡运动和泰国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即“自由泰运动”。

抗日战争胜利后.为重建祖国,素有爱国光荣传统的泰国华侨,在“反日大同盟”的基础上,于1945年12月18日正式成立了“泰国华侨各界建国救乡联合总会”,简称“泰华建救总会”,其宗旨是救济祖国灾民,促进祖国和平、团结、民主、统一和建设独立、自由、富强、幸福的新中国,提倡中泰人民友好亲善,关心侨居地的社会福利和开展救灾工作,扩大侨社爱国大团结。

蚁美厚担任“泰国建救总会”会长后,与国内宋庆龄领导的“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香港何香凝、彭泽民、蔡廷锴领导的“华南救济协会”、新加坡陈嘉庚领导的“南侨总会”联系与配合,共同开展“建救”工作。蚁美厚积极响应宋庆龄的号召,在侨界发动救国救乡义捐和福利基金义捐,把募捐到的大部分钱物,通过“中国福利基金委员会”和“华南救济协会”转到国内,为救济祖国难民和支援祖国的解放事业做出了贡献。

蚁美厚(后排右二)与何香凝(前排左一)、方方(后排左二)、廖承志(后排右一)等人合影。

为了促进祖国走向和平、团结、民主、统一,配合祖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反对蒋介石发动内战、反对法西斯独裁统治及响应要求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呼吁,蚁美厚在爱国民主思想的推动下,以“泰华建救总会”会长的身份,于1946年夏天,参加了中国民主同盟泰国支部的筹组工作。

1949 年 6 月蚁美厚应邀从泰国回国,先后参加了全国政治协商会议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大典,并受到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的亲切接见。在宴会上,毛主席风趣地对他说:“你这个姓很少见,姓毛的已经不多了,你这个姓就更少了。”毛主席还十分关心地问到旅泰侨胞的情况。党对侨胞的关心和对蚁美厚工作的肯定,使蚁美厚决心把自己的后半生献给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设事业。

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要求成立统一的归国华侨联谊会组织。1950年3月29日,在欢迎旅美著名侨领司徒美堂的大会上,广东省侨委主任伍治之提议成立全国统一的归侨组织,获得与会归侨一致赞成。不久,归国华侨联谊会广东总分会筹备委员会成立,选出司徒美堂等45人为筹备委员会委员,戴子良任主任,甄绅、古子坚、蚁美厚为副主任。蚁美厚和侨联的不解之缘由此开始。

1953年4月12日,广州归国华侨联谊会成立,会员499人,选出执行委员37人,常务委员7人,蚁美厚为主席。1953年至1955年他当选为广州市侨联第一届至第三届主席,当时市侨联没有经费,蚁美厚把他担任“义益行”董事总经理每月工资3000元全部捐出来做经费。

蚁美厚广州故居

1956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华侨事务委员会第四次(扩大)会议决定成立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筹委会,推举陈嘉庚为主任委员,蚁美厚等12人为副主任委员。1956年10月5 日,第一次全国归国华侨代表大会在北京中南海怀仁堂召开,正式成立中华全国归国华侨联合会,选举产生了中国侨联第一届委员会,陈嘉庚当选为主席,蚁美厚等14人当选为副主席。之后,蚁美厚连续四届当选中国侨联副主席。

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市侨联推动了华侨史研究和弘扬中华文化,加强海内外联系沟通侨情,做好新一代华侨华人的工作,促进中外友好往来和开展各种交流。在他的带领下,广州市侨联成为党和政府联系海外侨胞的纽带,成为内联外引的桥梁,成为温暖的侨胞之家。近四十年来,蚁美厚创建和带领的广州侨联工作成绩斐然,深入侨心。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一向热爱祖国和关心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蚁美厚感到无比的欣慰和振奋,他对中国对外开放、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新时期的侨务工作,倾注了满腔热情和全部精力。

蚁美厚与李嘉诚。

他以广东省、广州市侨联主席的身份,发挥自己在海内外享有崇高威望和广泛的海外关系的优势,动员泰国华侨华人企业回国投资,泰国正大集团成为第一家到广东投资的外资企业,为国家建设引进资金、技术、设备;发动海外乡亲捐资兴办文教事业,在中国经济社会建设发展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1988年8月,邓小平在北戴河接见蚁美厚。

1988年8月中旬,北戴河风和日丽,邓小平同志在会客室接见蚁美厚。在亲切叙谈中,蚁美厚代表三千多万华侨华人向小平问候,并简要汇报改革开放以来海外侨胞、港澳台胞率先来大陆投资设厂和捐资兴办公益事业等所做的贡献。小平同志颔首称道,并赞蚁美厚毕生报国。

1992年2月,小平同志南巡广东,在广州火车站月台上见到蚁美厚时非常高兴地说:“我们又见面了!”小平同志拉着蚁美厚的手问:“您今年多大年纪了 ?”蚁美厚马上回答说:“八十三岁,比您小五岁,是小弟弟。”

在蚁美厚的人生长河中,“侨”紧紧的伴随他左右,从远赴泰国成为侨领,到归国从事侨务工作,在长达四十余年的时间里,蚁美厚与侨联息息相关,可以说他人生的主要历程是在侨联度过的,侨联的历史,特别是广州市侨联的历史应该始终铭记蚁美厚。

参考资料:《华夏》、《潮商》、中新网、广州市政协网站。

来源:广州市侨联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探访中国首所“留法工艺学校”旧址:年接待游客超1.5万人
下一篇:市计长候选人瑞诗玛拜访美国福建公所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