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归小伙放弃高薪回井冈山当“红色讲解员”
毛浩夫的爷爷毛秉华曾担任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馆长,被称为“井冈山精神第一宣讲人”。2014年,毛浩夫从英国赫尔大学金融系毕业回国。工作两年后,他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选择回到自己的家乡井冈山,成为井冈山革命旧址的一名讲解员。过去几年里,毛浩夫将青春献给了爷爷曾经“战斗”过的地方。正是受到爷爷和父亲的影响,毛浩夫才会接过宣讲井冈山精神的接力棒。“我想告诉爷爷,传承井冈山精神后继有人。我要把井冈山精神的火种传下去。”毛浩夫说。
文、图/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 肖欢欢
接过爷爷的“教鞭”
从毛浩夫记事起,爷爷的身影就总是和红色教育分不开。50多年间,爷爷毛秉华讲了两万多场关于井冈山的故事。这种耳濡目染,让毛浩夫从小对井冈山就有着很深厚的感情。“当时由爷爷主讲的‘井冈山精神代代传’培训班开班10多年间,社会反响非常好。”毛浩夫说。
2016年夏天,毛秉华生病了,毛浩夫回到家乡照顾爷爷。那一次回家彻底改变了毛浩夫的人生轨迹。已经90岁高龄的爷爷为了考证一段历史,亲自带着他前往河北、北京等地拜访。考察过程中,毛秉华还拿着笔记本不停地记录着,完全不像一个刚做过心脏搭桥手术的耄耋老人。
毛秉华告诉毛浩夫,自己岁数大了,希望他可以接替自己的使命,将井冈山精神继续传承下去。一开始毛浩夫有些犹豫,但他逐渐发现,自己被井冈山丰富的红色资源和革命精神深深吸引了。
在井冈山革命博物馆里,收藏着陈毅安烈士写给妻子的一张英文新年贺卡,字体优雅、内容流畅,第一次见到这张贺卡时毛浩夫就被深深地吸引住了。“我后来才了解到,多年前,我们的革命队伍中就已经有‘海归’。”随着对井冈山的历史了解越来越多,毛浩夫感受到的震撼也越多。“像这样的革命故事还有很多,作为土生土长的井冈山人,我有义务把井冈山的革命精神传承下去。”
用国际化方式传播革命精神
2017年初,毛浩夫正式放弃在大城市的高薪工作,回到井冈山,成为江西干部学院的一名现场教学讲师,接过了传承井冈山精神的接力棒。
毛浩夫因为是从国外留学回来的,所以他的优势在于可以双语讲解。那如何能让外国人更好地了解井冈山精神?毛浩夫为此费了不少心思。第一,井冈山的故事自己得先领悟透;第二,翻译内容要确保准确无误;第三,要用外国人更易懂的方式增加有效表达。
为了讲好井冈山的故事,毛浩夫阅读了大量的党史文献,每当将讲解内容翻译成英文时,还得结合具体语境仔细推敲。与此同时,最关键的还是要让这些故事真正走入外国游客的心里。
“中国共产党原来是在这么艰苦的条件下一步步发展起来的,这真是一个奇迹。”一次在听完讲解后,一名外国游客对毛浩夫感慨地说。这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让他感到无比欣喜。“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向全世界展现一个全面、立体的中国,这就是我们的初心和使命。”他说。
如今,作为井冈山精神宣讲团成员的毛浩夫已经成为井冈山的“金牌”讲解员。虽然收入跟在大城市相比低了一些,但毛浩夫却觉得很满足。毛浩夫坦言,能够用国际化的语言去向外国游客讲述井冈山的革命历史,这让他感到很有成就感。并且,自己的工作不仅是一名讲解员,而是在面向全球传播井冈山精神,这是一项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要把井冈山精神世代传下去。这是我奋斗的方向。”
为家乡群众脱贫出一分力
经过5年的磨砺,对于井冈山精神,毛浩夫也有了自己的理解。他告诉记者,井冈山精神是跨越时空的,今天传承井冈山精神,就是要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所以,脚踏实地为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出力、出策,也是在传承井冈山精神。”
2017年2月,井冈山正式脱贫“摘帽”,革命老区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这个过程中,毛浩夫也出了不少力。他说,井冈山有许多优质农产品,为此,他推出过一堂扶贫项目课程,在课程结束后为村民们的农产品引流,帮助井冈山的乡亲们提高收入。
井冈山茅坪镇有一个村叫坝上村,该村有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但因为地理位置偏僻人才外流,此前一直是个贫困村。为了改变旧面貌,当地扶贫干部决定开发红色资源,开发出一堂名为“红军的一天”的现场教学课程。“红军当年是怎么在井冈山劳作的,红军当时吃的是什么,在这里都能体验到。”在这个项目带动下,实现了“一堂体验课带富一个村”的效果。
在毛浩夫看来,井冈山村民口袋鼓了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老区群众的人居环境和精神面貌也都焕然一新。一开始,在井冈山开办农家乐,坝上村的不少村民们也有疑问:开农家乐会有人来吃饭吗?但等到来井冈山旅游的人越来越多,村民们的疑虑也打消了,个个奋勇争先。“在井冈山,你能感受到这种红色基因的传承,这也是井冈山精神在新时期散发出的一种新的时代光芒。”毛浩夫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