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新闻网 | 中国 | 国际 | 社会 | 娱乐 | 时尚 | 民生 | 科技 | 旅游 | 体育 | 财经 | 健康 | 文化 | 艺术 | 人物 | 家居 | 公益 | 视频 | 华人
投稿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主页 > 华人 > 侨领 > 正文

“乒乓外交”亲历者郑敏之:中美交流不能断 历史潮流不能阻挡

2021-04-11 07:46  中国新闻网   - 

  【解说】当再次翻起“乒乓外交”那时的老照片,50年前的那段历史也一同被拾起。近日,“乒乓外交”亲历者、乒乓球世界冠军郑敏之在接受中新社专访时,用老照片作为线索,向记者回忆了50年前“小球推动大球”的历史时刻。

  【同期】“乒乓外交”亲历者、乒乓球世界冠军 郑敏之

  过去我们从乒乓球率先开始的,乒乓球率先以后,它就突破了乒乓球以外的像体育(项目),体操、篮球、排球这些交流,从体育交流再讨论高科技、文化艺术,很多方面的工业农业,我觉得应该到多元化交流,因为世界是个命运共同体。这个交流是不能断的,我相信美国人民也愿意是这样的。

  【解说】1971年4月10日,美国乒乓球队顺利抵达北京,推开了两国尘封多年的交往大门。而在此之前,1971年3月—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第三十一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则为中美关系突破“坚冰”提供了意外机会。

  【同期】“乒乓外交”亲历者、乒乓球世界冠军 郑敏之

  (19)71年,我就知道后来报纸上登了,就是庄则栋他跟科恩交换礼物。因为我们是分开的,男队的一辆专车,女队的一辆专车。那么庄则栋在(男队)那个汽车上,就是科恩偶然地跳上那个车。那么后来我听说了,我觉得这个举动,我认为这是有我们在31届的比赛之前,实际上周总理跟我们做了很多的教育的。他就提出“友谊第一,比赛第二”的教导。

  【解说】美国乒乓球队访问中国的次年,“乒乓外交”进入第二阶段,中国乒乓球队访美。郑敏之作为当年访问美国的中国乒乓球队队员之一,至今对飞机落地美国后的一幕幕场景印象深刻。

  【同期】“乒乓外交”亲历者、乒乓球世界冠军 郑敏之

  下飞机以后他们非常的彬彬有礼,也非常的严谨,非常的热情、真诚,一边握手,“你好,你好”,英文叫“welcome”,那么这两句话交叉用,“欢迎,欢迎”。然后看到还有很多美籍华人,他们都很激动,他们眼泪都流出来了,他说“祖国亲人来了,祖国亲人来了”,我们没看到,我已经被这个氛围感染了。

  【解说】中国乒乓球队访美的第一站来到了密歇根州底特律市。郑敏之介绍,在底特律她们参观了当地的汽车制造厂,美国工厂现代化的设备也给她带来极大震撼。在美期间,中国乒乓球队还到访白宫、斯坦福大学等地,过程中处处能感受到美国民众的友好、热情。

  【同期】“乒乓外交”亲历者、乒乓球世界冠军 郑敏之

  太需要交流了,人民之间我们这种隔阂完全应该解除,(交流)非常好,言语不通,但是很热情。(友谊赛)打完球以后大家拥抱,言语不太通,但是他们一路陪同我们的时候,总是拉着我们的手是吧,或者用一种手势语言。

  【解说】如今,人文交流已成为中美关系的三大支柱之一。再回忆起“乒乓外交”的那段历史,郑敏之也期盼着中美关系回到正轨。

  【同期】“乒乓外交”亲历者、乒乓球世界冠军 郑敏之

  从现在来讲“乒乓外交”,我觉得民间外交是主流,民间外交就是用我们运动员,用我们人民的友谊去拓展世界和平的,我觉得这个是应该的。我觉得历史潮流不能阻挡的,因为中美两个大国是世界上是有影响的,应该要发展。

  【解说】时间跨过半个世纪,郑敏之对当年的回忆现在化作了家中珍藏的各式老照片,每拿起一张老照片,就有一个发生在中美人民之间的友好故事。“希望他们能够身体好,希望他们健健康康,我还是很怀念我们这一段友谊的”,眼前的老人如是说。

  记者徐朋朋 徐银 康玉湛上海报道

  声明:文章大多转自网络,旨在更广泛的传播。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美国新闻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稿件内容、版权等问题请联系删除。联系邮箱:uscntv@outlook.com。

上一篇:“80后”台胞扎根武汉创业:让中医药更具国际竞争力
下一篇:中美商会主席:如果没有“乒乓外交”,在中国展开业务就无从谈起

热点新闻

重要通知

服务之窗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广告服务| 供稿服务| 法律声明| 招聘信息| 网站地图

本网站所刊载信息,不代表美国新闻网的立场和观点。 刊用本网站稿件,务经书面授权。

美国新闻网由欧洲华文电视台美国站主办 www.uscntv.com

[部分稿件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及时联系我们] [邮箱:uscntv@outlook.com]